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07 10:03:58瀏覽1059|回應3|推薦36 | |
北美華文作協迎千禧新書發表會 1999-12-4 右:王鼎鈞、郭永榕、鄭愁予、馬克任、張系國、 張鳳、潘郁琦
右後:周勻之、劉俐綺、李秀臻、蘇煒、許昇德、章緣、張墀言、冰子。 張鳳《哈佛問學錄~與哈佛大學教授對話30年》為中國文化招魂 星島日報李強報導 2015 12 「張鳳在2015年中國重慶出版社出版了新書《哈佛問學錄~與哈佛大學 教授對話30年》,以充實的第一手資料, 書寫了思想傳記刻畫多位哈佛及 北美名校的漢學華裔學者, 包括杜維明、李歐梵、夏志清、王德威、張光直、 高友工、孫康宜、 葉嘉瑩、趙如蘭﹑鹿橋﹑鄭培凱等。 曾任職哈佛燕京圖書館編目組二十五年, 張鳳現為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 另擔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海外女作家協會審核委員、 北美華文作家 協會紐英倫分會會長等職。其作品具有濃厚的歷史感、 文化感、民族性,為 近年來少有的有創見的作家,著有《 哈佛心影錄》《哈佛哈佛》 《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自選集— —哈佛采微》《哈佛緣》 《一頭栽進哈佛》等。 她是美國密歇根州大歷史碩士,1982年夫唱婦隨, 經康奈爾大學, 黃紹光博士應邀出任哈佛大學核磁共振實驗室主任與後來的貴重儀器 中心主任。張鳳與李歐梵教授、 王德威教授等主持了上百場哈佛中國 文化工作坊等演講會。 張鳳曾經親侍患老年失憶症的母親長達13年, 在母親於2011年 3月病逝之後,張鳳慢慢地從悲痛中走了出來, 繼續 書寫這部集哈佛與北美漢學中華文化文學歷史思想研究之大成的著作, 《哈佛問學錄》終於今年問世, 並獲得海內外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除持續數年在北大台大等校多場演講作品受到央視CCTTV華人世界採訪 之外,文字及網路媒體如:《文匯讀書周報》、《 南方教育時報》、 中國社會科學報、半壁江中文論壇網、名作欣賞、東西方論壇、漢纳網、 留美學子、勞動報及中新社海外中心、人民網、新浪、美國《僑報》 電子版、《星島日報》、波士頓雙語網、網易、鳳凰、中國網、 光明網、 搜狐網、中國日報網、騰訊網、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和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官網等皆有刊登評論或轉載新書消息。 《哈佛問學錄》由哈佛大學杜維明、王德威教授作序推薦, 是一部了解 和研究哈佛中國研究不可或缺的好書。 哈佛燕京中國歷史及哲學與儒家研究講座教授杜維明評價說:「 張鳳帶著 深情,懷著厚意,用褒而不貶的熱筆替一群在海外為『 文化中國』招魂而 不知自己魂歸何處的知識分子, 繪製了一幅具體圖像。」 哈佛大學漢德森中國文學講席教授王德威的評論說:「這是本『 學術因緣』 的結集,每一篇章皆嚴謹呈現學者的面貌風采, 深入淺出,鮮活感人。」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的評語是: 張鳳以史家的冷峻,作家的溫暖, 勾勒了百年來哈佛大學華裔學者的研學史。 南京大學劉俊教授評價說:張鳳的《哈佛問學錄》將文學和學術帶出哈佛 課堂,推向「公共領域」, 擴大了東方文化和中國文明的影響,也使 「哈佛的中國緣」 更加豐富和多樣。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徐志嘯在最新的一篇評論文章中, 引用注錄多家評論: 「這是北美第一部華人『學術因緣』的傳述, 是為承《史記》的餘緒,為 『文化中國』招魂, 為論介研究華裔學者專精思想最具原創性的合傳思想史, 達到深層次的藝術概括和時代本質的揭示,以永恆的真誠, 嚴謹且生動呈現, 將如日中天一時之選的社會精英風貌動人顯影。 寫作用語有分寸,筆鋒常帶感情。 其作品成功之處, 在於給人以歷史感、文化感、民族性。 *** *** 《哈佛問學錄~與哈佛大學教授對話30年》書評 漢學群星閃耀哈佛 引用林頤~南方教育時報 雙語網記者李心茗報道 知名作家出版《哈佛問學錄~与哈佛大學教授對話30年》好評如潮 文匯讀書週報 走近哈佛學人 徐志嘯教授 社会科学报 原刊 情系哈佛文化百年-- 访 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张凤女士http://news.banbijiang.com/renwu/zhuanfang/2015/1118/207670.html *** 張鳳 所著《哈佛問學錄~与哈佛大學教授對話30年》重慶出版集團出版 除在新華書店等...還可以在經常購書的各大網站購買,點開即是本書的購買頁面 http://item.jd.com/11782222.html 當當網的链接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