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二月五日
2009/08/31 20:59:44瀏覽210|回應0|推薦0

陰,有雨。

今天,仍然是偏冷的天氣。臺灣的冬天,所給人的感受總是難以想像這是一個亞熱帶地區該有的冬天。

回想以前,自己曾做過、經歷多少事情?或許不論再怎麼想,記得的也比不上忘掉的。

人生雖然沒有目標,行為倒是不乏目的。如果不買書,逛書店或許會成為一種負擔;逛書店只能淪為買書目的下的過程?

中午,離開學校的路上,發現道路下方的一排梅樹開滿了淺淺粉白的花。有多少生命,曾經在自己的漠視中綻放、凋零?

自從回去換書後,閱讀進度開始呈現「牛步」狀態。

佛斯特的《小說面面觀》讀完了好一陣子,但是整理的進度不遜「龜速」,大概僅整理全書的二章不到。這本書,是作者於劍橋大學發表的演說稿,很大程度保有了口語的生動流暢。

佛斯特將小說定義為:「用散文寫成的某種長度的虛構故事。」

小說依傍於詩﹝節奏、韻律、虛構、主觀、想像、情感﹞與歷史﹝紀實、敘述、第三人稱觀點﹞之間。

一本小說的成功在於它的感性敏銳,而非由於其選材成功。

人類的心靈,雖有身處時代、階級、目標、性情等不同,但當他們手握著筆從事創作,就能超越一切,共處於文學的一室。所以要超越時間來看待文學,而非把文學當成時間的附屬物,予以分段切割。

小說就是說故事,小說的基本面即故事。故事的作用,在於勾起人的好奇心產生懸宕,想知道下一步將發生什麼。

故事是依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故事是敘述時間生活的。但是,好的小說除了故事,還需包含價值生活。而這二者──時間生活﹝線性的﹞與價值生活﹝在線性時間下的﹞──則屬於日常生活底下。

未經深思就側重於時間生活,必然導致情感的鬆散,見解的膚淺。作者也提到所謂的學者不是要探索全部的事物,而是要看清身邊的一切,並去估量其間的關係,價值的意義於此產生。

寫下的東西須對故事的發展有影響。而小說除了思想不能瑣碎,文體不能濁重外,還得有感人的角色塑造。塑造感人的角色,在於作家需有超脫、熱情、真誠的筆觸。

分析一篇小說是錯誤的方法,我們只能解讀。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327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