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创】 毛泽东为何撂倒彭德怀?
2008/09/26 10:46:57瀏覽282|回應0|推薦0

 對于廬山會議的真相,壹直是世人討論的熱點。在目前的政治氣候和社會環境下,壹般人認爲是彭德懷的“意見書”把矛頭對准毛澤東,批評毛澤東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中犯了嚴重的錯誤,爲了自保,毛澤東把彭德懷打成右傾機會主義。

    從史料來看,從1956年“八大”起,毛澤東基本上是把劉少奇推到了第壹線,他自己意欲退居二線。在1959年7月23日的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曾說:“去年8月以前,(我—筆者注)主要精力放在革命上”。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大煉鋼鐵運動主要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負責。

    對于“三面紅旗”下的浮誇、冒進,劉少奇等人也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時有人提出15年趕上老英國,劉少奇曾批評說“不用那麽多年,有7、8年時間就夠了”。“畝産萬斤”也是大家關心的壹個話題,看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報》的報道: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劉少奇到江蘇視察,在常熟縣和平人民公社,他參觀中稻豐産實驗田,他問黨委書記:畝産可以打多少?回答說:可以打1萬斤。少奇同志說:“1萬斤,還能再多嗎?妳們這裏條件好,再搞壹搞深翻,還能多打些。”

   如果仔細翻閱“今典”不難發現,這個時期劉少奇對大煉鋼鐵、大辦食堂、快速進入共産主義的相關問題都有具體、明確的指示。

    毛澤東似乎對這種做法並不完全支持,有時甚至反對。他曾說:“現在人民公社搞的供給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義。中國農民很早就有平均主義思想,東漢末年張魯搞的太平道也叫`五鬥米道`,農民交五鬥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飽飯。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的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我們現在有些同志(注意:有些同志!——筆者注)急于向共産主義過渡,這非常危險”。 “過渡要有物質條件,精神條件,還要有國際條件。不具備條件宣布過渡也沒有用。要劃清兩條線:壹條是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區別,壹條是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區別。不要輕易宣布向全民所有制過渡,更不要輕易宣布向共産主義過渡”。吳冷西的《憶毛主席》介紹:“毛澤東還說,我們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不僅把杜勒斯嚇了壹跳,也把赫魯曉夫嚇了壹跳。不過看來赫魯曉夫還比較謹慎,他現在只講12年內准備向共産主義過渡的條件,並沒有說到那時就要過渡。我們有些同志頭腦發熱,想搶在赫魯曉夫前頭過渡,這很不好。蘇聯同志建設社會主義已搞了41年,我們才搞了9年就想當先鋒,還不是頭腦發昏?人有老中青,水有溪河湖海,事物都有壹定的量度,有相對的規定性,從量變到質變要有壹個過程,不能隨意想過渡就過渡”。


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的《意見書》主要針對的是浮誇,如果以上情況是真實的,彭德懷的意見和毛澤東的意見看起來沒有什麽不同,所以,彭德懷批的不是毛澤東而應該劉少奇。
    還有壹個佐證就是針對彭德懷的《意見書》,有黃克誠、周小舟、張聞天等不少人表示支持,試想,如果真的是針對毛澤東,以當時的毛澤東,不是後來發動“文革”自取其辱的毛澤東的威望,哪個敢支持彭的意見?

從有關資料看,在廬山會議後來的日程上,毛澤東其實對彭德懷的壹些意見是贊同的,但作爲主要領導人,出于保護劉少奇,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我是中央主席,都有我的份。” “1958、1959年,主要責任在我身上。” “我是主席,不能駁,我看不對。” “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爲我是中央主席。”

到7月31日,毛澤東宣布廬山會議結束,這個事情似乎應該就此打住了。
 但是,到了8月1日,准備下山的毛澤東又改變了主意。于8月2日不尋常的舉行八屆八中全會。召集中央委員75人,候補中央委員74人出席會議。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其他工作同志14人也列席了會議。會議壹直開到8月16日,以會議通過《關于以彭德懷同志爲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關于開展增産節約運動的決議》、《爲捍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的決議,《關于撤銷黃克誠同志書記處書記的決定》才宣告結束。
廬山會議原本的議題是研究經濟建設問題,也在7月31日宣布了會議結束。爲什麽後來又召開可中央全會,又冒出打倒彭德懷的事呢?
  毛澤東的貼身士衛李銀橋在回憶錄裏這樣說的:“會議結束後回到住處,毛澤東本是吩咐我們收拾東西,准備走人。可是有些領導同志不幹了(哪些領導同志不幹了?李銀橋沒有說清楚,我們只好想象吧-----筆者注),提議解決彭德懷的問題。當天晚上,我便正式得知不下山了召開中央全會,…···。”
劉少奇對彭德懷的態度是什麽樣的呢? 他說彭“是魏延的骨頭、朱可夫的黨性,馮玉祥的作風。”用這幾個人來比喻彭德懷,是從政治立場、人格品質上全面否定了彭德懷,從言辭可見仇恨如此之深。
 是否可以這樣推測:毛澤東本意並非是打倒彭德懷,他認爲彭德懷沒有犯什麽錯誤,但毛澤東爲了政治平衡需要,對于“意見書”中指出的問題自己主動承擔了責任,是爲了保護了劉少奇等人,但劉少奇並沒有放過彭德懷?壹個是首先提出“毛澤東思想”的、彼此相互需要的、已經能當半個家的整治夥伴,另壹個是戰功卓著,性格直率的將軍,毛澤東爲了自身需要,在劉少奇和彭德懷之間,不得不作出犧牲彭德懷的艱難選擇?

  李銳在《廬山會議實錄》寫道:毛澤東在8月1日預備會上對彭德懷說:“我66歲,妳61歲,我快死了,許多同志有恐慌感,難對付妳,許多同志有此顧慮。” 這等于在告訴彭德懷,有人和妳過不去!

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這樣記載:“196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彭德懷同志出任大三線副總指揮前,和他談了話。毛澤東說:‘我們共事幾十年了,不要廬山壹別,分手到底。’我們都是六七十歲的人,應當爲後代多想事、多出力。廬山會議已經過去了,是曆史了,現在看來,真理可能在妳壹邊。對妳的事,看來是批評過了,錯了,等幾年再說吧,但妳自己不要等,要振作,把力氣用辦事情上去。’” 戰友之情,難言之隱溢于言表。

   曆史是壹個面團,可以任後人揉搓,但真相只有壹個。我們還生活在壹個紛紛擾擾的政治紛爭年代中,多少次“路線鬥爭”,多少個關于什麽問題的“決議”,讓多少曆史話題還在繼續敏感。或許多少年後我們可以對廬山會議有壹個真實公正、客觀、全面的了解。


[如有轉載或引用,敬請標明作者和出處]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dwhchao&aid=224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