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3 21:13:44瀏覽154|回應1|推薦3 | |
靠黨外運動(戒嚴時期的群衆運動)積蓄能量,後成爲除國民黨以外壹個主要政黨——民進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終于在2000年及2004年連續兩次打敗國民黨,執掌政權八年。台灣南部農村壹個貧困家庭的孩子,胸懷大志,要出人頭地幹壹番大事業,靠堅強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終于如願以償,當上了總統。任上雖犯了許多錯誤,但總能逢凶化吉,穩坐江山。卸任後雖弊案纏身,至今還有部分死忠在支持他。 對付國民黨這樣壹個標榜以“孔孟之道”立黨,以“忠孝仁義禮智信”爲原則的小資産階級政黨, 縱觀民進黨和陳水扁發展壯大,策略運用是對頭的,他們根據台灣的具體實踐采取了以下策略: 壹是階級鬥爭。和穿皮鞋的國民黨奪取政權,在台灣,必須依靠穿布鞋的階層。因爲這個階層的人日子過得相對貧困,對政府怨氣最大,煽動情緒也比較容易,這個階層的人也比較仗義。所以民進黨和陳水扁是以南部農民和出租車行業等台灣中下層民衆爲主要依靠對象。 二是街頭抗爭。台灣基本算是壹個法制社會,容不得明顯的違法行動;台灣地盤太小,沒有條件建立根據地,最實際的方式就是法律允許的群衆集會、遊行示威。期間摻雜壹些小暴力或自焚的場面,引起社會關注和同情。 三是美好前景。爲百姓描繪壹個自己也不相信的美好前景,畫壹個讓壹般人看著就流口水的大餅。根據曆史和台灣現實情況,端出壹盤“台灣獨立建國”的牛肉,讓不少人覺得真的建立台灣國就可以擺脫眼下國不國、區不區的尴尬境地,從此有了尊嚴。 四是挑撥仇恨。盡數蔣家和國民黨的弊端,扭曲、放大有關事件引起百姓的憤慨。蔣家的事壹摞壹摞的信手可拈,最容易挑起族群仇恨的莫過于“228事件”。 五是網羅打手。欲成大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人才包括文武兩種,文的要找類似郭某、姚某壹樣的人,能引經據典、找曆史或理論依據,武的要找造反派壹樣的人,能沖鋒陷陣、死皮賴臉。 六是轉移焦點。遇到重大難題或執政困難時,制造壹個話題轉移百姓關注的焦點。對外要找壹個國家來說事,引起全民憤恨,民衆壹股氣稀裏糊塗發了;對內搞壹個什麽運動,或高層權利鬥爭話題,讓全民關注討論,把百姓折騰的迷迷糊糊,誰還有心研究政府過失? 壹個靠街頭抗爭、造反起家的政黨。和壹個雖聰明上進,但品行不端的三級貧困戶子弟何以成了大事?難道是得到了“無字天書”?或是有高人指點?民進黨和陳水扁借助了哪些現成經驗?獲得了誰的真傳?在哪裏學的真本事?實在讓人難以推敲。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