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8 13:42:31瀏覽646|回應2|推薦89 | |
文澳覆土式蓄水池(馬公市) 日據遺留一物奇 藏身文澳有誰知 乍看軍事興碉堡 卻是人工築水池 六百噸軀供使喚 古稀年景引懷思 功成不退緣何故 健壯猶堪奉獻時 清領初期,媽宮灣東北岸邊,形成聚落,以其隱蔽,而稱「隱澳」、「暗澳」,後訛寫成音近之「文澳」。「暗澳」盡頭(南端)稱:「暗澳底」。兩處聚落,于乾隆以後合稱:文澳社。逮至民國35年,暗澳改為西文里,暗澳底稱為東文里。「文澳覆土式蓄水池」在東文。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七輯-西文里東文里‧頁46,於「自來水公司東文供水站」一節云:「昭和12年(1937),澎湖廳在文澳派出所附近,設置第二水源地,先後鑿有4口深水井,興建600噸的儲水池,將井水抽到儲水池內,再經由管線供應馬公市區的用水。儲水池上全都以土覆蓋,只在頂端留設出入口,出入口隱約可見的小屋,常被誤認是軍事碉堡‧‧‧」 民國96年5月,澎湖日報斗大標題:「日據時代覆土式蓄水池 老當益壯」,由記者陳尊隆報導。之時,余閱之欣喜,作為「方壺之美」撰寫題材,觀陳氏披載意賅,得便不復詮釋,全文權作詮釋: 「文澳派出所後方,有一小山丘,頂端隱約可看見一間小屋,路過的民眾如果不明究裡,可能會誤認是座軍事碉堡,其實,這是全台碩果僅存的覆土式蓄水池,目前仍持續發揮蓄水功能,不過因蓄水量太少,自來水公司又在旁邊,興建一座5000噸的大儲水池應急。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