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4 16:15:18瀏覽1515|回應0|推薦76 | |
古井風情-4 轆轤井 頂頭搭架井奇殊 汲水澆田倚轆轤 雙桶隨繩輪替上 農家喜是省工夫 明‧文震亨「長物志」‧鑿井:「鑿井‧‧‧深見泉脉,上置轆轤引汲,不則蓋一小亭覆之。」由是觀之,井架轆轤,亦有年矣! 「轆轤井」於澎,先是,圓井井深,汲水者是以麻繩繫桶打水,一次一桶,費力費時。至日據時期,始有於菜宅圓井上架設「轆轤」,轆轤者,汲取井水之起重裝置也。麻繩兩端,綁上吊桶各一,一上一下,輪番汲水,省時省力,農家架設,一時之間,雨後春筍。迨至民國60年以後,抽水馬達普及,轆轤之設式微,加諸逐古物熱為時尚,轆轤失竊,自難倖免。目前,全縣尚有50餘座轆轤井,而果葉村約有40座(湖西鄉旅遊簡介‧頁27)。 補記: 既已寫井,務求周詳,前言戽斗,且說梗概。曾經有過,即或消逝,有圖為証,留下記憶: 大城北之農田灌溉,出自菜宅旁邊小溪,以土高水低,戽斗拋水之法,別出心裁!農友先於菜宅中挖數條淺溝,溝寬30公分、深可10公分,溝底鋪層乾草,兩人立於溪邊,聯手以沍斗頻將水「戽」溝中,水沿淺溝流入菜宅各隅。如今改以抽水馬達,一人可以灌溉(文化局-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頁17),欲觀此景,恐不得也!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