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1 00:18:01瀏覽890|回應0|推薦66 | |
祭孔釋奠大典 詞牌:一剪梅 聖殿今朝盛典揚 擊鼓敲鐘 就位持香 虔誠三獻鞠躬時 奏起平和大樂章 六佾生員舞有方 飲福稱觴 受胙徵祥 望燎同帛祝文燒 祭孔嚴莊 釋奠堂皇 澎湖孔廟,前身乃文石書院。清‧乾隆31年澎湖第18任通判胡建偉所創建。創建之初,實講學之所,中祀文昌帝君,而屢經重修,或有變更構造之舉。改隸後,曾為日軍之避病院,一日,有日軍詢書院董事曰:「此廟祀孔子不?」以言語不通,惟點頭應之。乃將孔子神位,改祀文昌帝君之右,自是,人稱「孔子廟」。民國55年改建,原有建築僅留「登瀛樓」,新建一「大成殿」以奉祀孔子,並奉四配(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亞聖孟子)十二哲及諸賢儒(東、西廡設神案奉祀)。 歷代祭孔,以社會變遷,各有損益。釋奠禮儀之訂定,肇於唐太宗貞觀21年。時之祭孔,行三獻禮(初獻、亞獻、終獻)。澎湖祭孔,始於何時?文獻不足徵也。若有史籍可考,則民國20年後之事也。惟光復以還,政府重視祭孔,澎湖亦然。每逢孔子誕辰,縣府輒於孔廟行釋奠大典。依政院公佈,彼時,有「向孔子遺像行三鞠躬禮」之事也。實則,澎湖孔廟所奉為「木主」,乃改「向孔子神位行三鞠躬禮」。歷時僅十分鐘,可謂簡單之甚!以其簡單之甚,各界、議會數建議「應隆重舉行」,於是,民國76年以降,改行三獻禮(分獻、正獻、終獻),配以國樂,奏大成樂章(明代樂譜);77年加寬廟前廣場步道,增「六佾舞」。 至於釋奠典禮儀程,則分二十六節: 一、鼓初嚴;二、鼓再嚴;三、鼓三嚴;四、糾儀官就位;五、陪祭官就位;六、分獻官就位;七、正獻官就位;八、啟扉;九、迎神;十、進饌;十一、上香;十二、行初獻禮及初分獻禮;十三、恭讀祝文;十四、全體行三鞠躬禮;十五、行亞獻禮及亞分獻禮;十六、行終獻禮及終分獻禮:十七、飲福受胙:正獻官於香案前飲福酒、受福胙(肉置於盤),行鞠躬禮(註:福酒:祭祀所用之酒,經神所享,乃稱福酒;胙肉:祭肉也,與福酒同,有神降之福份。領飲福酒、領受胙肉,蒙神降福也。)十八、全體行三鞠躬禮;十九、撤饌;二十、送神;廿一、捧祝帛詣燎所:司祝者捧祝文、司帛者捧帛,肅穆虔誠出大成殿,至燎所焚祝文及帛。廿二、望燎;廿三、復位;廿四、闔扉;廿五、撤班;廿六、禮成; 澎湖各界祭孔釋奠大典,於澎湖縣政府編印之「澎湖文獻專刊第七輯—澎湖的孔廟」頁62—65及澎湖各界紀念至聖先師2553週年誕辰釋奠典禮儀程頁5—8)有詳細記載,可供參考。 圖說:祭孔六佾舞(黃政義攝)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