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大風雲》的土地意識
2011/11/18 08:49:13瀏覽547|回應0|推薦12

(一)小說主題一大特色

繼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東方白《浪淘沙》之後,已逾從心所欲之年、曾代理過台中市長的邱家洪,退休後重拾筆桿,(注1耗費四年光陰,克服病痛,於2006年交出台灣最新大河小說《台灣大風雲》,(注2堂堂五大冊,號稱二百萬字,(注3比前述三部大河小說的字數更多,規模更龐大,邱家洪驚人的寫作毅力令人嘆為觀止。

台灣大河小說如《台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的「土地意識」,都是書中重要的主題。鍾肇政在《台灣人三部曲》之中,傳達了一個生命安頓的重要元素──土地,不斷地強調一種象徵土地性格的在地力量。(注4李喬《寒夜三部曲》更是一個講土地的故事,強調人物對土地的情誼,也描述了土地對這些移民生死以之的密切關係,他們為土地而生,為失去土地而戰,連身在異地所魂牽夢縈的,也都是土地。(注5同樣的,《台灣大風雲》在意涵方面,也一再凸顯土地意識,形成小說主題的一大特色。

(二)林金地是土地意識代言人

《台灣大風雲》計55章,外部時間自台灣日據時代的1943年二次大戰末期開始,直到政黨輪替後的2001年主角林金地去世為止,歷時近一甲子,主要寫的是溪北地區林金地、鄭明智、蘇漢標三個政治世家的恩怨情仇,其中貫串全書、份量最重的是林金地,他有著雷公脾氣,是頭戴斗笠的做田人,一生追求公平正義,熱心公益,當選過縣參議員、縣長,於日據時代和戒嚴時期,都曾遭編織罪名,施予嚴刑拷打,乃至多次入獄坐牢,他卻不屈不撓,毫不退縮,繼續為台灣的民主發展而努力奮鬥。作者筆下的林金地,也是深具土地意識的「正港的台灣人」。

對於在日據時代,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卻不認同台灣的人,林金地批判說:「這裡是台灣不是日本,台灣攏總是台灣人的土地,也攏總是台灣人(第2冊第541頁)務農的林金地自忖:「土地才是最可靠的母親,祂總是疼惜勤勞的打拼人。(第1冊第30頁)看到鄉人拋售土地,他站在田頭,十分感慨:「現今很多人不愛惜田地,認為收成不好,沒啥有利的價值,儼然賠錢貨……其實古人說,土地是財富的根本,也是生存的依據,人要望自己的土面,不可看他人的顏色。雖然時代不同,但這道理是永遠存在、恆久不變的(第2冊第424頁)

林金地胼手胝足的妻子劉美苡死後,兒子林孟斌想帶他到台北同住,他不肯離開家鄉鴨母寮,說林家才是他的根據地,一離開林家他就活不下去了。(第5冊第491頁)而且妻子劉美苡在這塊土地上和他共同打拼,感情深厚,如今在老家,他心中感覺永遠都跟妻子廝守在一起似的。直到林金地九十三歲,心臟病突發,就死在以前妻子挑重擔失足滑落池塘溺斃的地方。雖然坊間對其死因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林金地終究死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心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劃下圓滿的句點。林金地無疑是《台灣大風雲》土地意識的代言人。

(三)阿苗珍惜土地

除了主角林金地之外,頗具土地意識的人物,尚有溪北庄前庄長施瑞鱗,他反對日本政府強徵民產,斬釘截鐵地說:「台灣人一向有自己的堅持,那就是,要命可以,要田園某囝免談!土地房產是根、是本,不容被侵占、被吞沒(第1冊第43-44頁)不過,摯愛土地,足以媲美林金地的是同鄉寡婦阿苗,作者對其土地意識之刻劃,著墨甚多。

阿苗一生命運乖舛,是悲劇角色,她前後任丈夫都亡故,遺下一家老幼,她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她告訴長子張義鐘:「俗語說,看土面不看人面。因為土地會長出食物餵人肚子,人情卻似煙霧,一陣風便吹散,依賴不得……土地才是咱的生命,咱唯一的依靠,你別小看它,再如何受苦,也要耕出自己的一片地來(第2冊第103頁)這是阿苗的基本理念,也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話題,這一生奮鬥的目標。

林金地知阿苗家中人口浩繁,連苦日子都難以為繼,就把已開墾的溪埔地讓給阿苗耕作,阿苗高興的告訴林金地:「施捨是快樂,話雖這麼說,但受的人有時是救命之恩,一輩子忘不了,像你將十幾甲的溪埔地讓給我,不說我渴求土地的美夢成真,也是救我一家人的生命。你也許明日就不記得這件事,我卻終生難忘,苦思如何報答你(第3冊第60頁)後來,林金地香蕉園遭軍方強占使用,四處陳情而無下文。愛土地如命的阿苗,一生勤勞打拼,為阻止軍方惡行,竟遭戰車碾斃,慘不忍睹,死在她夢寐以求、一生最喜愛的土地上。

與此同樣悲壯的一幕是,何通新、黃玫芳、顏春明等人遭警總緝捕,押至香蕉園槍斃之前,被具有戰爭經驗的李清溪所救,唯李清溪不幸中彈死亡。作者如此描述:「李清溪的鮮血滴在他朝夕與共的土地上,也許他相信,將來仍會有無數人踏著他的血跡走過這片土地,他們就是『台灣人』(第4冊第48頁)讀之怎不令人感動!

(四)土地認同的建構

在《台灣大風雲》裡面,可以看到主角林金地以及其他人物深愛台灣這塊土地,從人物命名之與土地相關,如林金「地」、阿「苗」,亦可見一斑。此外,作者藉由土地意識進而延伸到「愛台灣」的精神,換言之,土地認同的建構也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建構,作者之用心,顯而易見,讀者可以感受到邱家洪對台灣這一片土地的熱愛與期許。

如今,大家往往不珍惜土地,很難從大地去體悟一種認分、樸實而知足的心境,因此《台灣大風雲》展現的土地意識,尤其珍貴。但就小說藝術表現言,《台灣大風雲》未能在境界上加以提升,如《台灣人三部曲》首先將土地意識視為台灣人共同體想像的根本元素,鋪展陳述人與土地生存與共的關係,在建構「土地意識」內涵上,有其開創的貢獻;至於《寒夜三部曲》,透過燈妹輕揉洗去雙腳沾滿泥土的一幕,將土地意識提升到哲學的層次;更藉著劉阿漢么子明基被徵調南洋前夕,爬上「鷂婆嘴」,體驗到與大地一起呼吸,巧妙地表現天人合一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內涵。(注6與前述大河小說相較之下,就土地意識的呈現言,《台灣大風雲》可謂略遜一籌。※

【附注】

2:邱家洪《台灣大風雲》(台北:前衛,20067月初版)。

1:邱家洪早在24歲時,即出版長篇文藝小說《落英》,是五○年代能以中文寫作的少數台灣籍青年之一。以上見陳恆嘉〈邱家洪是誰?〉,前衛出版社書訊「台灣大風雲特集」。

3:《台灣大風雲》全書2840頁,如扣除空白,實際約185萬字。

4:參閱申惠豐《台灣歷史小說中的土地映像─土地意識的回歸、認同與實踐》,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月),頁41-42

5:參閱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市:春暉,199811月再版),頁180-181

6:參閱歐宗智〈土地意識與天人合一──談《寒夜三部曲》的特異主題〉,自由副刊,200036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584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