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促進國際友誼,深刻文化體驗──台日青少年交流有成
2016/02/02 09:39:56瀏覽4060|回應0|推薦28

參訪日本群馬縣伊勢崎高校

緣起

  21世紀,全球世界村、無國界乃大勢所趨,清傳高商藉由與三重中央扶輪社「國際服務」的結合,使學生於每年三月有機會和日本青少年接觸、結交朋友,促進文化交流與相互了解,並基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教育理念,於四月組團前往日本教育旅行,參與當地扶輪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日本之教育、文化及歷史,認識國際扶輪的精神與理念,啟發學生追求自我成長及擴展國際視野,透過團體生活訓練學生團隊精神及提升智慧,增進學生在未來全球化社會的競爭力。

親切接待與交流

交流內容及特色

  19933月起,日本新潟縣和群馬縣各高校的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約3040人不等,在扶輪社連繫、安排下,來台短期交流,三重清傳高商承辦是項接待工作,包括歡迎會、家庭接待、參觀遊覽、歡送晚會。接著於四月份由清傳高商師生與三重中央扶輪社友組團赴日回訪交流形式類同,每次包括參訪當地一所高校。赴日交流與見學,事先做好行前教育,表演節目集訓,以及規劃設計學習單,力求符合教育意義、重視體驗學習、注意人身安全、與世界做朋友等原則。返台後,於學校官網製作專屬網頁,刊載活動照片及學生所撰寫之心得,並配合扶輪例會,公開展示交流成果,邀請大眾媒體採訪報導。

  此一台日青少年交流最大特色,在於日本學生分別來自許多不同的學校,其共同身分則為「扶輪青少年服務團團員」,如何讓他們迅速融入活動,建立良好友誼,認識台灣文化,是參與交流學生的一大挑戰。又,此一赴日見學與一般國際教育旅行不同的是,台灣學生除參訪日本高校暨交流之外,還會參加當地扶輪社活動,足可增廣見識,開拓視野,的確是十分難得的學習經驗。

不倒翁工廠體驗

交流經過

  19933月國際扶輪日本2560地區(新潟縣、群馬縣)青少年服務團第1次來訪,迄20153月已連續23年。19957月清傳高商師生第1次組團回訪日本2560地區,中央扶輪社幹部、社友一同參加交流活動,迄2015420回。自2001年起,國際扶輪2560地區分區,2560地區(新潟縣)、2840地區(群馬縣)輪流主辦來台交流活動,仍由兩地區扶輪社友暨青少年共同組團來訪。2004SARS風暴,台日雙方依約交流,活動持續不輟。2005年起,由於扶輪社友十分支持此一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提供了赴日見學獎學金,包括全額補助與半額補助兩種,讓此一台日交流活動益為熱烈、成功。2011年,日本東北震災,日方依原訂計畫來台交流;唯受核電廠幅射外洩影響,基於安全理由,本年度赴日見學活動取消。2014年起,市立三重高中一起承辦、參加本項台日青少年國際交流活動,成果更加豐碩。

台日雙方青少年交換禮物

交流的收穫

  此一台日青少年交流活動,具有以下三種功能:1、促進國際友誼,做好國民外交;2、體驗東瀛文化,增廣學習經驗;3、另類教育旅行,擴展人生視野。

  一般而言,負責接待的學生,正值感性、熱情的青春年齡,個個露出滿足的微笑,陪著來自日本的客人回家,一路上恨不得立刻就能將心中的話全部表白,雖說是比手劃腳,表情生澀,卻也樂在其中。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最快,惜別會時,到處可見抱頭痛哭的畫面,依依不捨之情溢於言表。至於赴日見學,學生們深深感受到接待家庭的尊重與體貼,也注意到日本人行事十分講究規劃、紀律、禮貌和整潔,這是值得台灣效法學習的。清傳商二仁吳家慶說,接待家庭帶他一起去觀賞職業足球賽,讓他終身難忘;此外也比較懂得如何與他人互動交流了。清傳資二忠劉峻佑表示,日本人做事真是一絲不茍,有條有理;資二忠王欣詩覺得,由日本人在交通上的遵守秩序,可知日本國民素質高,在在值得效法學習。三重高中二年信班林俊廷第一次見識到,日本老祖母在玄關跪拜迎接的傳統禮儀,內心感動萬分。林俊廷的同班同學劉蘋說,來到日本,不得不講日語,幾天下來,日語的聽與說明顯進步很多,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當然,學生們也知感恩,謝謝扶輪社友提供公費名額,讓大家有機會遠赴日本,與當地青少年交流,結交到好朋友,打開視野。

惜別晚會同歡

見學所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茲以新潟縣群馬縣各一校分享之

  新潟市「日本文理高校」,創立於昭和五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四年),算是很年輕的高級中學;校訓「獨立、創造、敬愛」,創校精神則為「培養謙虛與誠實兼備的生活態度,符合新世紀潮流,並擁有寬闊國際觀之日本人」。全校學生約一千人,男女生比例為六:四,與台灣相較規模算小。一般而言,為了維持一定的教學品質,日本高中每校學生人數大都在一千上下或以內,不像台灣之動輒一校三、四千人,甚至於超過五千人,並引以為豪。

  跟台灣一樣,該校畢業生幾乎都繼續升學,其中百分之七十五進入大學、短大(二專)文法商科系,部分則選擇培養技能的專門學校,高校畢業直接進入就業市場者甚少。該校畢業生所就讀之國立大學中,以當地「新潟大學」為多,大體而言,遠赴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就讀者,皆為私立大學或短大。

  課程方面,與灣一般普通高中近似,包括國語、史地、公民、數學、理科(含物理、化學、生物)、保健和體育、藝術、英語、電腦、家庭基礎,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公民」包括了現代社會、倫理、政治和經濟等通識內容;藝術類除了音樂、美術,尚包括「書道」。目前台灣因為學校普遍使用電腦閱卷,以及學生熱衷於上網,是以握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作文時,別字連篇,所謂的「火星文」亦屢見不鮮,遑論以毛筆寫書法。可是,比灣先進的日本,中學卻返璞歸真,懂得將「書道」排入正式課程,讓學生藉此修身養性,認識傳統文化,實在令以漢字為平時書寫工具的我們感到汗顏。再者,儘管日本中學生升學壓力大,但到了高三,不分男女,每位學生一律得上每週二小時的「家庭基礎」,包括做家事、照護老人或病患等,使每位高中畢業生都具備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知識與能力,灣中等學校在課程規劃方面,應認真參考上述的作法。

  此外,「日本文理高校」頗重視體育和社團,由於畢業應修習學分數較灣少,於是日本高校生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課外活動。當天的歡迎會,「日本文理高校」安排的社團表演有西樂吹奏、帶動唱、變魔術、劍道、少林武術等,都在水準之上。當然,最令日本文理高校師生自豪的是,該校棒球隊不但榮獲上越地區優勝,二○○六年代表參加全國矚目的第七十八回「甲子園」大賽,有史以來第一次連勝兩場,打進第三輪,晉級八強,雖然於半準決賽功敗垂成,卻已讓日本海新潟地區民眾深感與有榮焉,除了《新潟日報》大篇幅報導外,後援會為此還特地出版了「若獅子」專輯以茲紀念。該校棒球風氣之盛與水準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或許離東京都較遠,相對的,課業壓力便減輕一些吧?參觀「日本文理高校」時,看到該校學生於社團活動時間,練習之專注,以及身上所散發之青春活力,頗讓人感動。國內被升學制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學生們,真該好好想一想,身為學生,難道整天只是唸書、唸書、唸書嗎?人生之中,總還有些自己真正喜歡而且重要的事吧?

  群馬縣伊勢崎市立伊勢崎高等學校,創立於昭和29年(1954年),2010年與四之葉學園中學合併,現為初中就讀四年、高中就讀二年的完全中學,分成基礎期(12年)、充實期(34年)、發展期(56)三階段,每班30人,每年級4班,男女合校,全校學生不超過720人。據該校表示,學生學費悉由政府補助,每月則繳交雜費約15,000圓日幣。十餘年前,本校曾與伊勢崎高等學校交流,如今校舍遷址新建,場地寬敞,二十餘學生社團均有專屬使用場地,令人羨煞!

  該校下午345分以後的生社團活動,堪稱多采多姿,一般至5時,也有至下午7時才結束,周一至周五皆然,升學輔導則於周六實施,不像台灣教育之全面向「升學輔導」傾斜。該校辦育目標為「自學」、「自律」、「共同」和「共生」,重視人格發展、個性發展、文化傳承及培育自立自強精神。整體言,體育類社團如棒球、籃球、排球、桌球……等都深受歡迎,藝文類裏面包括書法,其專用教室除筆墨紙硯,亦備有水槽,十分方便,相較於國内書法風氣之日益低落,怎不感慨!

結語

  持續就有意義,此一台日青少年交流活動,在扶輪社和學校師生攜手合作、共同努力之下,連續辦理已逾23年,創造了豐碩的成果,深受扶輪社友與師生之重視,殊屬不易。特別是青少年透過這樣的國際交流活動,學習到課堂上所沒有的教育內容,可謂彌足珍貴。當然此一活動也形構了三重中央扶輪社與清傳高商共同的文化特色,引以為榮,值得一記。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4559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