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桶古道之旅
2008/01/13 23:08:47瀏覽852|回應0|推薦10

目的:2008/1/12,探訪胡桶遺址(胡桶村)。
原本以為只是一段簡單的路程,幾個小時應該可以來回,不料現在的季節為冬天,坪林當地相當的溼冷,普通的球鞋+運動褲根本無法應付當地地形,中後段的路比較窄,其中好幾段路需要使用到手才爬的過去,有些地方甚至還有跌落山谷的可能,說真的,我去三次看到的人總和不超過10人,實在想不通這裏怎麼會規劃成為大眾化路線!


第一次去是下午三點入山,帶了把黃飛鴻雨傘,後來傘也斷了(不是白蓮教弄斷的ㄡ),人也摔倒三次,後來因為雨勢過大放棄,來回約1小時。

第二次(一週後)一樣是下午三點入山,這次雖然沒下雨,但是氣溫只有8度,原以為應該可以走到目的地,但是滿路的爛泥巴和充滿青苔的石頭,使得步行速度變慢,當我聽到溪水聲的時候,就已經花了1小時20分,決定放棄,森林裡黑的很快,5點就快看不到路了,頭燈打開也只有小補罷了,一個人走在黑黑的森林裡,感覺真的很特別,尤其是路還很爛,冷不防又滑倒了,整個人摔在石頭上,真的很痛,這次跌倒四次,劈腿一次,真的命大,除了腳有點扭到外,頭完全沒有撞到,感謝老天。

第三次(又一週後,選立委當天)提前下午1:30入山,這次全副武裝,雨鞋,雨褲,雨衣,攀岩手套,登山杖,早上大太陽,沒想到我準備入山時又開始下雨了,這時我碰到一對老夫妻說他們也想進去走走,我一看是休閒鞋+休閒褲,開什麼玩笑,只要滑倒一次就夠他們受的,便阻止他們入山,我又一個人進去了。

一樣,滿地的爛泥,很快手套就髒了,所以也沒辦法拿相機紀錄,這次手腳並用便走的快多了,戴了手套也不怕抓到什麼奇怪的東西,上下爛泥坡也靈活多了,完全不用躲泥巴,只要站的穩就大膽踩下去;約50分鐘便走到小溪,心裡想應該快到了,胡桶遺址原就是人住的,應該離水不遠,果然沒錯,再走約10分鐘就看到十年前立的紀念碑(請參考引用網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134.html),轉彎下去便看到有一些竹子出現(老一輩的居住地通常會在入口種一些竹子),心想應該要到了,通過一小段石階,就到達了義民廟(胡桶遺址)。

這個地方是100多年前匿藏抗日份子,遭到日本報復性屠村之地,一般人看到這樣的史實比較沒辦法感同身受,頂多起個反應覺得很殘忍或是很憤慨罷了;稍微想像一下,一個人走了1個小時的爛泥巴路,到了這個小廣場已經下午3點半,天也有點暗了,整條路沒有一個人,甚至還下著雨,換句話說已經有某種程度的與世隔絕,不要說10個日本兵,只要出現10條野狗我大概就完了,也沒的求救;把時間拉回100年前,這個地方絕對比現在更偏遠,而這裡的村民暗地支持抗日份子,說真的非常了不起,因為這是要玩命的,還沒地方逃,更深入的想像,站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突然跑出一群日本兵,見人就殺,一段時間後,那種悽涼,真的沒辦法想像,難怪這裡稱為幽靈古道。

現代人連老闆都不敢反抗,更別提抗日這種事,當然我也一樣。這些人絕對夠資格稱為義民,非常的了不起,當場我就向義民廟瞌了個頭,表達敬佩之意。

有時想想,現代人除了會用個手機,打打電腦,按電視選台,研究哪裏有好吃好玩,滿嘴的愛但卻從未捐過半毛錢,失個戀就覺得天塌下來了,除了這些東西,某方面來說,古代人似乎比現代人要強了一點。

不過諸葛亮舌戰群儒,罵的也是類似的事,所以大部分的人,從古至今~~~以個性上來說,並不會差的太多!以古薄今,以今非古都不必要,因為都一樣,但人類的歷史,有時卻會展現一些不平凡,大的如劉邦項羽,身處亂世揭竿起義,小的如胡桶村這群人,為維護家國不惜犧牲生命,影響範圍或許有大小,但是不平凡處都是相同的,都已把精神昇華至生命之上。

我很佩服這位:"汐止東山老人小嬰兒",因為他儘可能為這些已逝的冤魂做事,也辦了超度法會,這種人,比起許多法會上的百萬功德主,要強的多了。創世基金會的曹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敢一肩扛起被這個社會遺棄的一群人,說實話,一個遊民我大概就莫可奈何了,更何況是一大群的遊民+植物人+老人,所以曹慶很了不起,我也該向他磕頭。

稱胡桶古道為幽靈古道,實在是糟糕到了極點,也凸顯了某些人的自私與無知,我希望這裡改名為光明古道,紀念100多年前,台灣出現了不起的先人,他們發揮了人類最光明,最良善,最無私的一面,而他們為了維護這一面,犧牲了自己的性命,照亮了台灣現在的路。

囉嗦一下,走山路有時石頭比爛泥巴還危險,非常非常的滑,縱使沒有青苔在上面,途中就有數顆很平略斜的石頭就這麼在路正中央,如果想要踩著走過去可是會滑進山谷裡面去,要非常小心!

胡桶古道似乎不太適合冬天來,夏天應該是比較適當的季節,順道提一下,這裡有螞蝗,要小心,有一隻黏在我的褲子上,一路跟著我,回到台北的停車場。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hahacaptain&aid=153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