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文分享】《不准哭,孩子能怎麼辦?》
2011/04/12 09:35:56瀏覽121|回應0|推薦1

流眼淚是具有排除體內的一些壓力激素,進而改善情緒的功能的。

情感教育是需要從小教養起的……


常聽到父母親對著自己正在哭泣的孩子吼著:「不准哭!」、「這有什麼好哭?不要鬧!」或者是告訴孩子:「不哭才是乖小孩!」、「嘴巴閉起來,才帶你去買玩
具。」每次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心裡都會想著,當孩子心情難過、不高興,或是身體不舒服時,你不讓他哭,那你要他怎麼辦呢?

「哭」從小便承載了許多沉重的汙名,流眼淚被認為是一種軟弱、不成熟、不順從,或是刻意吵鬧等「不好」或「不對」的象徵,特別是對於男孩子,從「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可見一般。


同「笑」一樣,「哭」其實是正常且自然的宣洩情緒感受的一種方式,當人們身體感到不適、心情感覺悲傷或憤怒時,流眼淚是具有排除體內的一些壓力激素,進而
改善情緒的功能的。然而,隨著人們的成長與社會化之後,哭泣似乎卻逐漸揹負著沉重的汙名,而阻礙了正常情緒的流轉。情感教育是需要從小教養起的,我們可以
從下列幾點談起。

<Check Point 1>紓發負向情緒 別急著制止

當一個人情緒壓抑久了,心中累積過多的負面能量,超乎個人的負荷能力時,便可能會情緒崩潰或失控,向內可能會傷害自己,向外則可能會傷害他人。

因此,我們應當從小便教導孩子,當遇上挫折或不如意之事時,掉眼淚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而不急著去制止它,也不需要刻意去壓抑它,並試著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讓他有宣洩負面感受的機會,待心情較為平復之後,再來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會陪著你,你可以哭一哭發洩不好的心情,等你心情比較平靜之後,我們再一起來想想解決的辦法。」

<Check Point 2>清楚告知 而非一味禁止


多父母親習慣於說「不」的教養方式,例如,「不要哭!」、「不能跑!」、「不可以這樣!」然而,這些禁止的語言,可能只嚇阻了孩子當下的行為,卻未能告知
孩子應當要怎麼做、為何要這樣做,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並且可能會讓孩子接受過多的負面訊息,認為自己是不對的、不好的。

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適當的行為,清楚且具體地告知孩子應該要怎麼做,而非只一味地跟孩子說不要、不可以,或不行做什麼。例如,可以跟孩子說:「請你先冷靜地坐下來,媽媽想聽你說說怎麼了。」

<Check Point 3>教導辨識情緒 學會設身處地

有時候,孩子會哭鬧不休,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未能被父母所了解,或是他還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

孩子最初在理解自己的情緒感覺時,只知道好的心情與不好的心情,父母可以藉著人際互動的情境,給予孩子機會教育,教導孩子更細緻地區辨不同的正向或負向的情緒,例如,正向的情緒包括快樂、興奮、感動、或滿足等;負向的情緒包括焦慮、難過、害怕、或生氣等。

當孩子能更精確地理解與覺察自己不同的內在感覺之後,將有助於孩子表達與紓發自己的心情,也比較能夠設身處地體察別人的情緒,發揮其同理心。

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當孩子哭泣時,請給予他多一些時間宣洩自己的負面感受,引導他辨識自己的內在感覺為何,幫助他表達與紓發自己的情緒,並且清楚告知孩子可以怎麼做,以協助孩子更成熟與理性地面對、接納及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

文/李嘉修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內文載至自由時報》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tv282h&aid=508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