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嫉「善」如仇?
2011/03/24 19:12:54瀏覽495|回應1|推薦8

昨日報載名作家張大春先生撰文批判郭台銘妻:鴻海董娘 賑災「慷股東之慨」,該文以「表演逗慈悲」為題,把所謂慈善晚會還有名人募款、捐款的舉動也做了批評。其言下之義,凡行善為人所知者,彷彿皆儘有可議之處;凡以演藝或溫情舉措而得以博得同情者,皆有矯揉造作或言﹝行﹞不由衷之嫌!

一時之間,突然覺得錯愕還有一點可笑,其令人莞爾之處,在於以前只知道有人嫉惡如仇,或有聽聞殺人放火、強姦性侵之事,莫不恨之入骨、義憤填膺。而今,也有人嫉「善」如仇,對於他人行善的義舉,竟然如此重重批判,不屑一顧,不僅主觀地否定「情」與「理」,連最基本的「法」所允許的限度﹝金管會:若授權無違法﹞,亦未能查證確認,就率爾「嗆聲」,著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位著名人士為何不能謀而後動,行事如此特異且草率?

是不是「名嘴文化」感染了社會?影響了人的心性?凡事皆以表象為憑,自我意識為準,不去探索背後的涵義,不以普世價值為度;事事不由分說,在在主觀認定;以「痛批」、「指責」為樂,見人「慚愧」、「羞赧」而快!

所以,感染了「名嘴症」之後,就可以開始大放厥詞了。龍頭企業董娘捐錢,我就挑你毛病,找你麻煩;首富高調行善發錢,我就譏你是大老粗、沒文化;藝人表演募款,我就嫌你老套做作;名人下跪勸募,我就笑你癡呆無知。我不解的是,名作家何以對「行善」者如此嚴苛的「檢驗」?何以對「行善」舉動如此的鄙視?難道「行善」有標準作業流程?難道「行善」必須小心翼翼,不留痕跡?難道「行善」一定要用「令人滿意」的方式進行?不然的話,「行善」都是錯誤的舉動?

我厭倦「名嘴文化」是因為它塑造了「痛批謾罵」的情緒,引領了「逆我者亡」的思緒;「不平則鳴」的基準並非建立在普羅大眾所認定的標準上,而是自己心中的主觀意識,而這些主觀的論點在媒體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把人心人性都轉向了尖酸刻薄,我行我素的行徑,社會已逐漸不知何謂留人餘地和設身處地了。

「名嘴文化」去牽動政治惡鬥之事也就算了,這回,連「行善」之事也慘遭「名嘴文化」欺凌。唉,台灣這些名人名嘴,真的好煩啊!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pellia2004&aid=5015551

 回應文章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3/26 07:57

偶像聽聽名嘴說些事無所謂

可是過份的批評不管說的是什麼

總是讓人精神疲乏的

有時可能要懷疑

海嘯是"口水過多"引起的

人禍有時比天災還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