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核電在建及在運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2024/09/30 21:45:34瀏覽34|回應0|推薦5

中國核電在建及在運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一、      中國核電在建及在運裝置容量世界第一    碳中和指日可待 

      2024年9月16日,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第68屆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中國原子能總署副主任劉敬表示,中國支持推動核能發展,願與世界各國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中方願同國際原子能總署和廣大成員國一道,攜手推進核安共建共治共享,增強全球核能產業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為全球南方國家和平利用核能,推動現代化建設和永續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協助。截至目前,中國在運及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已達102台,總裝置容量達1,1313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在運核電機組56台,裝置容量為5808萬千瓦。核准在建機組數量為46台,裝置容量為5,505萬千瓦。中國發展核電深謀遠慮,從零起步到如今在建在運裝機容量達世界第一。中國從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批量化建設推進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廠商運投產,從單一發電到供熱、供汽多元利用。秦山核電廠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營運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廠,它的成功併網標誌著中國大陸結束無核電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1994年,大亞灣核電廠全面建成投產,開創了引進國外技術、利用外資興建大型商用核電廠的新路徑。2007年,中國國務院批准了《國家核能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標誌著核電發展進入新階段。二十大報告作出了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戰略部署,為新時代核電發展指明了方向。核電作為低碳、高效率的能源,在能源供應與安全保障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核電已成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主力電源,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海南5省的核電發電量佔比超過了20%,在電力保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核電機組均保持滿載運轉,績效良好。 

       2021年1月3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轉,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後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標誌著中國核電技術水準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2021年7月13日,多用途模組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號」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中國核能技術邁向新高度。2023年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模式運行,成為中國核融合技術里程碑。2023年12月6日,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廠示範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誌著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世界核能運轉協會(WANO)綜合指數是世界公認用於評估核電機組生產綜合性能的指標,主要用於量化評估核電廠在核安全、發電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業績。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共有33台機組在世界核能運營商協會的綜合指數達到滿分,滿分比例和綜合指數平均值位居世界前列。這樣的成績,成為我國核能產業多年來安全有序、穩定的詮釋與證明。在核燃料領域,核燃料組件是核電廠的核心部件,對核電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南北兩大鈾純化轉化基地穩定運行,鈾濃縮生產線擴建有序推進。在乏燃料及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方面,乏燃料貯存能力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後處理科研及能力建設穩步推進,中低放廢物「區域+集中」的處置佈局已初步形成。不像台灣虛耗在廢核意識形態中,中國政府有核電規劃及政策,統籌發展,嚴格要求運作管理,積極推動核能在供熱、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穩步提高核電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重,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台灣廢核已顯惡果  

       報載核一、核二及核三廠一號機已除役,明年卻還要編60億預算,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舉行,根據台電預擬版本,產業電價平均漲幅以15%為上限,台電向立法院爭取撥補一千億元,另外明年核能發展後端營運管理還編列60.2億元,引發在野黨立委關注。事實上,核電廠除役後還需花巨資處裡廚藝善後,運轉中的核電廠由於折舊完畢,發電成本極低,是真正的金雞母,除役後無法賺錢反而成了吃角子老虎。所以美日等國極重視核電廠的延役,美國核准延役至80年的機組愈來愈多就是看中核電廠延役的龐大經濟效用。      由於中國每年興建6~8座核電機組,中國運轉中的核電機組將很快超越法國及美國達到世界第一。美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是全球民用核能第一大國,在核能發展建設和相關技術領域長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近年來的一系列跡象顯示,中國正在這一敏感的關鍵能源領域迅速趕超美國。自從2000年以來,世界上總共有96座核電站並網發電,其中近半數的45座為中國造電站。此外,在目前世界各國正在興建的54座反應堆中,有26座是中國設計的。作為高能量密度、出力穩定、清潔且低碳效應明顯的能源,核電在全球減碳、能源轉型、保障能源供應大背景下的優勢明顯,中國大陸大規模發展核能產業是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保供的必經路徑。中國大陸明確規定“十四五”時期積極有序推進沿海三代核電建設,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2025年中國大陸運轉中的核電將達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裝機接近4000萬千瓦,2035年核電在運在建總裝機將達2億千瓦左右,台灣因廢核將很難達到碳中和改善氣候目標,同時缺電的惡夢也揮之不去令人唏噓。 

      依據能源雜誌報導,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是中國大陸為改善氣候變遷而制定的宏偉藍圖。面對未來巨大的低碳能源缺口,核電由於能量密度大、清潔低碳、運行穩定、安全高效等優勢,正處於史上最大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5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基載電源的優點包括:能量密度大,碳排放量低,運轉穩定,可靠性高,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載電源。核電具有幾乎不受氣候、晝夜等因素影響的特點,有著穩定的供應能力,可以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補,有利於整個電網的安全和消納。核能還可以轉換成工業用熱能如稠油熱採、餘熱供暖。核能還可以用於製氫、製冷、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等可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中國大量的高鐵建設已減少了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台灣在抑減碳排放壓力下卻自廢武功廢除核電實為不智。中國的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早已是世界第一,加上大力發展核電,真正做到核綠共生,快速抑減二氧化碳排放。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的核電產能在2010年到2020年間增加了4倍。到203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核電產能國。中國是少數掌握核電站自主設計能力的國家之一,完全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在2020年上網,國際能源署認為福島事故讓許多工業強國的核電企業陷入困境,反而讓中國核電技術嶄露頭角,台灣的廢核政策讓台灣喪失所有的核電技術令人婉惜。 

三、中國大陸全方位進行核電擴張建設   

       媒體報導,行政院會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將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但若不重啟核電幾乎是無法達成的目標。行政院預計2024年起開徵碳費,而中國大陸在2011年就提出碳排放權交易計劃,在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前《中美首腦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確認,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前已經在各地試點多時。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雖入法,但2030年減碳目標仍無著落,而若政府不重啟核電則淨零減碳政策成為空談。台灣公投否決了重啟核四廠扼殺了台灣的核能科技發展,島內因廢核政策引起的缺電及電價上漲勢必對台灣日後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響。而對岸中國大陸卻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電擴張,以核綠共生原則,推進東中南部地區風電光伏就近開發,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和“三北”地區風電光伏基地化開發,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電建設,重點任務是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根據中國核電網報導,2022年,計劃將完建成福清6號、紅沿河6號、防城港3號和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4台核電機組,新增裝機367萬千瓦。每年將開工核電機組6~8台左右,爭取到2030年核電發電量佔比達到8%左右。就如同中國高鐵前瞻建設技術及能力享譽國際一樣,中國正在朝著碳中和前瞻目標取得巨大進展,其中核電減碳是最大利器。中國計劃在未來15年內建造150座新核電機組同時藉一帶一路計畫幫助沿線國家興建核電廠。 

     中國發展核能工業是全方位的,除了建設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外,還致力發展第四代反應堆,更安全、更高效的高溫氣冷堆決不會發生爐心熔毀事故。另外釷融鹽堆也在甘肅武威研發實驗中。另外秦山核電廠一號機核准延役將使中國大陸核電發展更具效益。對於鈾燃料製造,受益於天然鈾海外銷量的節節攀升,中核集團國內外天然鈾總銷量進一步衝高,躋身全球第二。在核廢料處理方面,啟明星二號反應堆可燃燒核廢料,玻璃固化核廢料技術也已成熟。專家呼籲,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合作發揮重要作用,核綠共生可作為實現淨零排放全球努力的一部分。核能發電目前約佔世界總發電量的10%,但佔所有低碳發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其可靠的全天候輸出也有助於緩解能源燃料價格波動,提高可變可再生能源份額較高的電網的可靠性和彈性。基於這些原因,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核能與其他清潔能源的合作,有助於實現巴黎協定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76ca97a&aid=181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