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8 18:59:58瀏覽613|回應0|推薦18 | |
今天228紀念日,放假一天。為了抵擋寒流,我把自己閒置在宿舍裡一整個下午,到了黃昏時分,才為了晚間的覓食活動走出宿舍。 聽著學校整點時的鐘聲,踩著悠閒的步伐,朝向校園另一端的餐廳走去。如果我今天走的是平時的路線,也許就不會寫這篇文章了。我現在走的這條小路,是學校草創時期由創辦人曉雲導師,偕同園丁一同整頓出來,環繞著松、竹、梅歲寒三友的通幽曲徑,其名即喚作:三友路。三友路的入口隱伏在阿育王柱廣場旁的樹林中,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錯過這條林間小路。 離開了三友路,來到了學校最偏遠的男生宿舍兼教學大樓:覺照樓。一群人遠遠地逛了過來,這群人應該是遊客,因為華梵的學生不會在假日的時候,成群結隊地跑出來欣賞校園景色,除了新生以外。路過他們身邊時,聽到這群遊客正在爭執著華梵的前身,究竟是管理學院還是資訊學院。他們最後的結論,華梵大學原本「應該」是管理學院。 其實,華梵大學前身是華梵工學院才對,就連現在的華梵圖書館內,許多有點年紀的書籍上都還印著「華梵工學院圖書館」的字樣。原本學校創辦人曉雲導師的意思,是想要建立「華梵人文學院」,無奈建校時期,也就是民國六、七十年代台灣偏重醫、工等學院,對於人文學院的建立有諸多限制。於是,在眾弟子與信徒的獻議之下,曉雲導師才決定更名為華梵工學院。 也許是巧合吧!這些事情我也是昨天晚上在圖書館,翻閱無意間找到的「華梵工學院創校史」一書才得知。華梵大學的創建,比想像中的艱辛許多,而且也充滿了傳奇性。不過,還是以後再說吧,因為餐廳到了!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