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不知第幾次看完《神鵰俠侶》。 這次看的是世紀新修版, 若連之前的版本加一加,我想大約四次至五次吧。 和許多長年反覆閱讀金庸作品的朋友相比,恐怕是少了點。 看過二三十回的,大有人在。
這回,不例外,對郭芙的行徑, 以及楊過失了右臂,還是一樣很生氣與不平。 郭芙可真稱得上關鍵人物,若沒他砍人手,以及在古墓中亂發針, 也就不會有什麼十六年之約,以及神鵰俠陽過了。 他這一劍,還真非砍不可。 不然,就是另一個故事(可能是平淡無奇的故事) 小東邪郭襄,也一樣是討喜得打緊的角色, 似乎人人都疼愛這個真誠的小女孩。 至於小龍女這角色,反而覺得體會沒有那麼深。
記得國小高年級時,就聽得一些同學討論,他看了幾回金庸云云 (好像還不是班上同學,而是活動編組之類的別班不熟同學) 那時卻是尚未接觸。
較有印象的,應該是五年級時華視莫少聰演的「俠客行」。 喔,中視的潘迎紫版「神鵰俠侶」應該看過,但不太記得詳情。 (她與孟飛隔著畫面正中央的樹叢,一左一右合練玉女心經, 後來被趙志敬尹志平撞見那幕倒記得,怪怪)
港劇時期的嘛,天龍八部最早的版本是記得的,但因是週六晚間播出, 那時還才中年級或更小的我,每每看到想睡。
再來就是國中或高中時買到一部天龍八部漫畫,買到一半,覺得等不下去, 應該就是此時才開始買金庸的(舊版的文庫版,藍藍黑黑的)。 而且還是從漫畫畫到一半之處接下去買。 (其他幾套都是買全的,唯這套一開始是沒買全,所以可確定這套最早買)
另一個印象則是大學聯考之前,不知怎的從光華商場弄來了五大冊遠流的《鹿鼎記》(白色的版本,記得是八折左右的價格), 在考前十五天開始關著門猛K。想來是自知再抱佛腳也沒用, 索性看起金庸來了。 那是第一次看《鹿鼎記》,因為之前一直聽聞它的風格 特別不同,一直不想找來看。
之後,長篇的幾本金庸,都看了幾次, 唯獨短篇的,雖也買了,但除《飛狐外傳》與《雪山飛狐》因電視演過 (好像是台視)而看了之外, 諸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俠客行》,《連誠訣》 等短篇的,一直都沒看。 這次把新修版買全了,應該會好好全數看過。
這幾年TVBS反覆播了第一代的金庸作品集,又播了第二輪的金庸作品集, 也胡亂看了一些。 但說起來,覺得最好的,竟還是小時候看的天龍八部港劇 (也就是第一代版本) 湯鎮業演段譽,陳玉蓮演王語嫣,梁家仁演喬峰,黃日華演虛竹, 縱然當時拍攝技術與器材均差於現在,卻是早烙入心中的深刻印象, 一直覺得那是無可取代的經典演員陣容了。再怎麼新拍,都不會比當時好。 而每每讀至天龍八部,腦海中的畫面也一定都是這個版本的電視畫面。
上週看完新修版射鵰,本週看完新修版神鵰, 下一回再出,應該是《倚天屠龍記》與另一部短篇的搭配了。 期待下一批的新修版問世。
每次細讀,果真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啊。 畢竟,讀的人,年紀與生活體驗,也都是在變動著的。
[2004.01.15 新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