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先天下之憂而憂
2015/07/07 14:55:31瀏覽140|回應0|推薦0

我無法理解傷感的情緒從何而來,它或許只是像目睹衣衫襤褸的乞丐產生的同情和體恤,或許則包含另一種偉大的蘇東坡式的“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我得承認,感歎之餘,才想到如何“兼濟天下”。同多數古代文人有著一個明顯的區別,我從未想過從政出仕,雖然我敬仰的詩琳範仲淹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我首先顧及自己的審美,一切不利於審美的元素都將經過深思熟慮形成喟歎的資本。我對鄉鎮或街道的看法正是如此,甚至對與鄉鎮或街道有關的東西,如公路和公車,亦是如此。  

    花三塊錢,乘縣城駛往鄉鎮的公車,沿路的街道,歷歷在目。幾乎每一個乘客都是從起始站坐到終點站,以為花上三塊錢行走幾十公里便是撿了個大便宜,於是羡慕如今生活越來越好——在某一方面,的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每一次乘坐,都是促使生命加快走向終點的催化劑,這點他們或許並不知道。沿途的景象,沿路的氣味,不能不使我感概萬千、唏噓不已。     

 承載太多歷史和歲月的國道已經老化,路面疙疙瘩瘩、凹凸不平,像老人掉光牙齒凹陷的嘴巴。有的地方還在搶修,有的地方只能單行。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流,像虐待戰俘,日夜不停地蹂躪、踐踏車道,不給它絲詩琳毫喘息的機會。笨重的公車,載著一群對周圍環境無動於衷的人,駛向,更恰當說是挪向,大霧橫鎖的目的地。霧,當然是霧霾,灰暗、陰沉而死寂,立即包圍,張開鮮血淋漓的猙獰的嘴

是公車本身已體弱多病。公車像一頭氣喘吁吁的老牛,被主人鞭打吆喝不得不來往奔波,不得休息。而一路的不斷拾金,人總是在幾裏外一窩蜂湧上來,而半途下車的詩琳人則寥寥無幾。一頭老牛,拉著一推貨物,從出發點踱向終點,一路不斷添貨。所以,每一個坐車的人,都能聽見自始至終的“吱吱”聲。他們說車該換了,卻還一屁股坐在前面的水箱上,嗑出的瓜子飛出去老遠。而我,則默默地隨著車晃來晃去,眼睛斜視窗外。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hinkk&aid=255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