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般若三藏所翻譯的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偈曰...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諸位仁者,這句是梵文原本中出現的小錯誤,正確來說,應該是「住」虛空才對。
請看以下經證...
文殊師利發願經(佛陀跋陀羅)
我修菩薩行,成就宿命智,除滅一切障,永盡無有餘。
悉遠離生死,諸魔煩惱業,猶日處虛空,蓮花不著水。
雜阿含經卷15,第369經(求那跋陀羅)
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普照諸世間,如日住虛空,破壞諸魔軍,覺諸結解脫。
大乘密嚴經卷上(地婆訶羅)
佛常密嚴住,像現從其國,住真而正受,隨緣眾像生。如月在虛空,影鑒於諸水。
華嚴經卷80入法界品第39-21(實叉難陀)
如來無礙智所見,其中一切諸眾生。悉以無邊方便門,種種教化令成就。
譬如幻師善幻術,現作種種諸幻事。佛化眾生亦如是,為其示現種種身。
譬如淨月在虛空,令世眾生見增減。一切河池現影像,所有星宿奪光色。
華嚴經卷13菩薩問明品 (實叉難陀)
如日無雲曀,普照於十方,光明無異性,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世間靡不見,非月往其處,諸佛法如是。
稱揚諸佛功德經卷下(吉迦夜)
諦觀此二俱清淨,亦不復見諸法垢,所說法者無所猗,都了無依波羅蜜。
譬如月行於空中,其所說法無所猗,如此妙法興是間,於三界中無所著。
諸位仁者,如果日月「不住」空,那不就掉下來了 ?!
我們也可以從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寶積經善住意天子會所載,來作反面解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玄奘)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
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大寶積經卷 102 ,善住意天子會(達摩笈多)
尊者摩訶迦葉。從座而起正持威儀。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讚曰...
假使日輪墜於地,明月處空忽闇冥,諸佛正覺兩足尊,所言真誠無有二。
所以,阿難和大迦葉都說了,日月平常沒事是掛在空中的哦 !
(2)
此外,依普賢菩薩的邏輯,「行」和「願」乃是同義詞,在經中是常常性替換使用的。
所以,八成佛教徒的口頭禪「大行**菩薩、大願**菩薩」,也是違反佛經的內在邏輯哦 !
請看...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願王清淨偈)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塵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諸位仁者,大「行」,就等於大「願」。
(3)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般若三藏」個人的翻譯風格,那麼...你就錯了 !
我們也順便來看看「實叉難陀」的翻譯風格吧...
華嚴經卷40十定品第27-1
爾時普眼菩薩摩訶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
世尊。我於如來應正等覺。欲有所問。願垂哀許。佛言。恣汝所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
普眼菩薩言。世尊。普賢菩薩。及住普賢。所有「行願」。諸菩薩眾。成就幾何三昧解脫。
而於菩薩諸大三昧。或入或出。或時安住。以於菩薩不可思議廣大三昧。善入出故。
能於一切三昧自在。神通變化。無有休息。
華嚴經卷43十定品第27-4
...如是入時。無有邊際。無有窮盡。不疲不厭。不斷不息。無退無失...
常勤修習普賢「行願」 。未曾休息。示現無量不可說不可說色相身。無有斷絕。何以故。
譬如然火。隨所有緣。於爾所時。火起不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乃至能於一念之頃。往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所。
一一佛所。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智種種差別法。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界...
令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於普賢「行願」。未決定者。而得決定。
所以,佛法的內在邏輯,「行」和「願」是分不開的哦 !
再強調一次,「大行」就是「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