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长征第一天 毛泽东、蒋介石在干啥?
2007/04/06 13:56:31瀏覽185|回應0|推薦0

这一天,毛泽东疾病缠身。 iBXxf/(  
8'@)b/u  
苏区已千疮百孔,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却仍在以苏区政府主席的身份给留下的干部讲话。这一天,检点行装,他带了一袋书、一把破伞、两条毯子、一件旧外套、一块旧油布,两天后出发。
Mz&W=lrdbz  
a%= Av+  
聂荣臻记得,9月中旬与一军团长得令秘密准备转移后,曾一起找毛泽东想问个究竟。而毛泽东却答非所问地提议:去看看瞿秋白同志办的图书馆如何?当时的他能说些什么。亲弟弟毛泽覃被留下(半年后牺牲),他也无法说些什么。
M;g/DB  
KhMA;)>Z  
这一天,蒋介石在干啥?
^q@PUVR;]z  
 S*XMzF  
一天前的1934年10月15日,他踌躇满志携夫人从南昌登上飞机,前往西北视察。18日西安,23日成都。他的报纸称:“今年他们就要被消灭了。”他的计划是,回来就最后进攻。
TT1!o:  
'N*lT  
可能最早在10月30日,他的阵营才开始意识到红军正实施重大行动。
OKfW 3EdP  
k X=SIf  
长征第一天前夕,正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谈判的何长工、潘汉年,收到周恩来通知红军开拔的密电,只有七个字———
)PXglh  
0XtleU&IO  
你喂的鸽子飞了。
gy u%EYiG  
长征,岁月回眸时饱含深情的一笑,战火纷飞中悲壮不朽的进发。
qCM4iGWl  
z a\RV5*  
1934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在于都河集结完毕,迈开长征第一步。此前在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红都瑞金出发,齐聚于都大转移。
;S|bQmd+4  
k9d"c`>  
这一天,于都河畔,人密马嘶,长长的队列行进在水波光影上。
> dE^<1 p  
0 bwc8EI%  
这一天,苏景轼即将迎来他的28岁生日。到下一个生日时,他平均每80位战友仅约6人存活。
On13p&:  
@Rr;k ul  
这一天,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与战士们边走边回望河对岸那片红土地,放慢了脚步。8万人的被迫转移,茫茫然的悲壮出发。这位共和国元帅数十年后仍清晰记得,那时,“正当夕阳西下”。
np*B%0  
5w6Eg  
于是我们知道了:万里长征第一天,长河落日,残阳如血。
%"F$+C  
这一天,王承登心里觉得有点怪。
6wEk@.Es  
^@]rQ9i<8  
这位当年20岁的兴国籍机枪队1班班长向本报记者回忆:他过河时已是晚上,夜幕下,605米宽的于都河面七八十艘小船搭起一座浮桥,挤挤挨挨的人影一个接一个往前走,静得悄无声息。
JsW& H{0:  
!{B c{#k  
也不知为什么他突然就想,这条河这么宽,过了就很难回家了。临河的百姓家煤油灯星星点点,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家门口看着长队,一声不出。他们见惯了,红军常常中午还在百姓家挑水扫地,晚上整整行装说走就走。就在这一天上午,一军团保卫局的童小鹏(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还和战友一起,如常将驻地群众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水缸挑满水,割捆草到牛棚。下午,即开拔。
/b %7Hx*R  
*oDO=  
这一天没有人想到,这一别直到新中国成立。
gZIAJ 9t.  
By 5o#s7q  
于都河上的长队一连走了好几夜。时为红军前二医务所卫生班长的钟明对本报记者说:“人太多,我们当夜抵达,排到凌晨才过河。一长溜一长溜的队伍,全都不认识。”
0X38jnkr=  
Bkk)|  
92岁的老红军真房在本报记者问其番号时,脱口而出“红三军团6师17团,同志哥,我们可是‘兴国模范师’!”再问长征第一天,老人想了又想,还是只记得“是一个大月亮的晚上”,至于为什么出发、出发去哪,“直到陕北才知道,哦,原来是长征了。”
+v.)Mr&]  
TO O9L@h  
我们采访的老红军们几乎个个记得,这一夜,于都河上月明水静。可当时8万中央红军没有几人知道,这一天,万里长征就此开始。
JAH;vht]M  
这一天,袁林看着漫山遍河的部队,心里是有几分明白的。
>ci?eepYa  
他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凭着职业敏感,他从《红色中华》报署名张闻天的《一切为了苏维埃》文中,嗅出一丝新动向———“文章说,保卫苏维埃并不是固定在苏区内消灭敌人,要打到敌人后方去。”
<v-4Uln+y#  
JH&z^rKnm  
这是离长征仅十余天时,唯一公开发出的信号。
*d"]FzQo&  
#+Ky]],]  
形势明摆着。袁林说:“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刚失败,大家心里都很烦闷,有人骂李德那一套洋玩艺在中国行不通。”童小鹏记得,前四次反围剿他老忙着处理俘虏,这一次却闲得发慌,全被派去修堡垒。可没有钢筋水泥,挡不住飞机大炮,苏区21县很快锐减为约8县。10月初,“形势越发紧张起来”,不走不行了。
uTQW7{R  
!z{2=2  
可走也走得莫名其妙。袁林带着刚招募的六七百新兵拿着棍子梭镖急赴于都,只见漫山遍野的部队混杂大量辎重,连庞大的印钞机都带上了。大军日行十余里。红一师师长李聚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去军团首长总会当面交代任务,再紧急也打个电话,这次却只指定方向前进,而且一天一通知。为何转移?转移去哪?均不得而知。”
~"xYz D  
"; n~{?Vn  
刘伯承回忆长征,用的是“猝然决定”。
R$=Xv"0#  
决定者之一的李德,这一天未过于都河。
m ecp=Q  
[h <V3mqg  
他自忆半夜至拂晓一直在与项英彻谈。于是,在中央红军已因一系列“左倾”瞎指挥被迫转移的最后时刻,却仍是由这位外国来的军事顾问,向留在苏区的负责人做最后交代。
*rNhmAs5b1  
;Lcb KcRV  
黎明河雾,他骑一匹良种白马,又另带一匹马专驮咖啡香烟,飞驰而去。
,0szL$]~  
这一天,17岁战士吕青林因病被留在苏区。
lW:6};i)  
]|42i  
当时什么感觉?“军人嘛,服从命令是天职。”他说。
JYN\7Di+72  
5B *`F9$  
雄心不已,吕老向本报记者说起往事语气纵横:“我们游击的范围很大!江西、福建、广东。没米就喝南瓜汤,睡觉习惯在河塘边,衣服是绝对不脱的,有时一个晚上得换好几处睡。”
UKHe9UxK}  
<k"qENhP  
从这一天起的数年,他的最高军事指挥陈毅几乎夜夜换地方。中央机关撤离瑞金的前一天,33岁的陈毅透过医院窗户看见探望的周恩来,这才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拖着枪伤溃烂的脓肿烂腿开始三年游击。
E9LAxnI  
Re:长征第一天 毛泽东、蒋介石在干啥?
Na:_ fjx  
yA[nkq)s  
这一天,王泉媛已经出发。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红军西路军妇女先锋团长告诉本报记者,她当时还在外县“扩红”,突然接到刘英一封“又”字形急信,遂夜行40里火速赶回瑞金,成为著名的30名长征妇女干部之一。而刘英自忆,也是在外县“扩红”时,毛泽东要她速回。
/EY<$#\Q#  
9>6oQ 8  
谁走谁留,生死攸关,当时就这么一线间。
YyxRZV  
FD}9 + yX  
],bi$9@k'  
|:>mVCp`  
回复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KH|'Bg'h  
网络无限,真情相连
zI T6l h  
合作发展,共创未来
K<~_s7>/ j  

Re:长征第一天 毛泽东、蒋介石在干啥? $]>3WSbKx  
r !Zwcmp/  
这一天,红七军团将领粟裕正琢磨一份电报。
}mT7.4  
;AMWPv!3  
七军团7月离开瑞金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后,一直困惑不解于“左倾”指挥者一系列脱离实际的电令。一天前,来电又令前往闽浙赣苏区,军团首长们整整研究了一天一夜,仍决定请示可否改去实际条件更利发展的皖赣边苏区。
~ _oj,O@  
l@O`W9kJY  
复电同意。21日却又电令,还是前往闽浙赣。
,Wq6[Urz  
'So-S=A  
粟裕后才得知,当时派他们北上的真实意图,是想以这支6000之旅,调开40万敌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困。可能吗?要是一年前蔡廷锴19路军福建事变时,能听毛泽东之计乘敌无暇向北突进,倒可能粉碎敌第五次围剿。而今,福建事已败,良机早已失。
Yg;O9!p  
dyk,>$ApS?  
这一天,红六军团战士刘德元死里逃生。
DCF" ]x+  
~doEa]  
面对本报记者,刘老痛心地说:“我们1934年7月从瑞金西进,要和湖南贺龙红3军(后复称红二军团)会师,为中央红军转移打前站。可在甘溪陷入重围,全军被截为三段,大战三天三夜,师长龙云牺牲。”
fW4* _r}  
i^s`}  
眼看要全军覆灭!这一天,贺龙大惊,纵身上马星夜驰援,却鞭长莫及。
^YClN/{U  
Y8>^|#L  
幸亏当地一个老猎人。刘老往事历历在目:“他带路,我们乘夜在一条人迹罕至的谷底水沟趟水前进。两岸荆棘丛生,水沟又深又窄,沟底坑坑洼洼尽是鹅卵石。走到天亮终于走出包围圈,与贺龙会师。”
)im#N")|+w  
说起会师那天,时为红3军20团战士的陶立功难忘:“六军团一位首长和气地说,‘小鬼,你这样小,回去算啦。’我立刻叫起来,‘我不小啦,我能跑路能写字,什么活都愿做。’周围的人都笑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任弼时。”
\hTHI o(C7  
!vi4 mQt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路线与六军团几无二致。
ikkB  
:c88A xe  
这一天,红四方面军战士瞿道文,在鬼门关前绕了个圈又回来。
6cVI}D&  
_#70?^  
瞿老对本报记者笑道:“那时敌人连续10个月对川陕苏区‘六路围攻’。我伤寒病重,却不得不被战友背着行军。那次昏死,人都进棺材了,坟坑也挖好。”幸好有人揭开棺材盖子最后摸了摸,发现心脏又跳了,一碗姜汤救命。
,ZWj9xl]~)  
IS_ ?smP  
这一天,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已粉碎“六路围攻”,正筹谋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头等重任。
Wj1@ mUy  
这一天,红25军医院看护员洪明贵所在的鄂豫皖苏区,中央特使到了。
<uiA5 9so  
GmU%XG"  
洪老对本报记者回忆:“特使程子华带来明确指示,红25军战略转移。于是一个月后,3000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秘密出发开始长征,直到次年9月15日,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部队。”
:^dOK+   
d{I&,.C]d  
这一天乃至这个月,所谓有闻必录的《纽约时报》无一则中国新闻。直到11月9日,才有消息称4万军队正撤向西行。全文仅四行,登在第六版。
Lc11KjJ~5  
<`O|\Jj@  
十月十六日晴午前,我们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政治处开会。五次反“围剿”以来,我军数战失利。连队思想情况较乱,埋怨情绪较大。这几天我下营、连和干部、战士交谈,大家都反映我们吃了堡垒对堡垒、工事对工事、死打硬拼的亏。突然接到命令,午后四时出发。我团为右路前卫。沿途群众端茶送水,依依不舍。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摘自萧锋《长征日记》
)eoW#MPx   
$QUEK|3J v  
就从这一天起,萧锋将军的《长征日记》,记了整整两年。
w,^(ZX ;  
^R7d3oa N  
就从这一天起,英勇的红军日均行程37公里,跨越18条大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大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的草地,转战11省,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n<w$(zm.  
&Wj:2Z)6  
就从这一天起,中国革命开始从错误与失败走向伟大转折,走向最后的胜利。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其历程其真理其精神,不朽。
Y ulTb0,f  
$P{^HA g  
记住这一天,我们永远的出发。
tZ:?kW  
可以肯定的是:就统帅部那么几个决策人知道长征,下面的军人只知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否则,历史就改写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t6969&aid=87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