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关于墨翟和墨家学派
2007/04/06 09:08:53瀏覽155|回應0|推薦0
很久没有注意到这个曾经和儒家一争天下的流派了。
兼爱、非攻、尚贤、非命……浮躁如我,很久没有关注这些关注民生的思想了。所以,不惜暴露自己的浅薄孤陋,希望能够让大家回顾一下这个曾经在百家争鸣时期异放的奇葩。

墨翟生平:
墨翟(BC468-BC376),相传为宋国人,后居于鲁。出身低微,据考证,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者的读书人(孙诒让)。据说其木工技艺可与鲁班齐名,传曾制木鸢,能飞行于天上三天三夜而不落下。初期师从儒家,尚《诗》、《书》、《春秋》,后因不满“礼”的烦琐,遂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法家兴起之前,儒家的主要反对者,在当时,与儒家并称“显学”。

主要主张:
一、兼爱
儒家以仁作为对春秋战国纷乱场景的回答,墨家则提出了“兼爱”的思想。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他人,以致互敬互爱,而不是互怨互损。这一种思想,需要用“利”来规范。这个利,不是私利,而是公利,是天下之利。
故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王径广说,墨家这种兼爱的思想和西方的博爱相比,几乎完全等同,但更脱去了一层宗教的外衣。

二、非攻
由于推崇兼爱,由此得到了对战争的看法:反对不义之战。他嘲笑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墨子将战争分为正义之战和不义之战,认为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等,是合乎神、人、鬼的“利”的,是正义之战;而当时的诸侯间战争,则是为了掠夺,是“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不义之战。
同时,他还指责战争对百姓生活的侵害。①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②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③残害无辜,掠民为奴。墨子指出,大国君主命令军队攻小国,“民之格者,则迳杀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三、救守
对于非攻的论述,主要停留在道德伦理的论述上,墨子知道,这些论述,对于贪婪成性的君主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他在非攻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救守的具体执行手段,论述了小国如何抵御大国的进攻。具体而言,就是:
1.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2.守中有攻:“守城者以亟杀敌为上。”
3.提出了一套具体的防御战方法,如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

《墨攻》这部电影,其中就很突出地表现了墨家的救守的方略。如革离修建瓮城从而居高临下对进入大门的赵军进行的关门打狗般的歼灭;针对赵军用隧道进入城内的企图,事先在出口布置机关消息,打了一场漂亮的围歼;利用地道地形将地下水引入城内屠杀占领者等等。

其它
墨子不仅是一个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
1.科学家,例如他对小孔成象的最早记载和分析;
2.发明家,如他制造的木鸢竟然能够高飞三天三夜而不落;
3.政治家,如他组织了中国,甚或是世界上最早的政治团体,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300弟子奔救宋国。

最后,想以一篇有名的文章结束本文:
《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
PS: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书籍和网络,仅仅做了一些适当或不适当的编排、润色,所以本人只能说算个“编者”,断不敢说是“作者”,望诸位同好原谅则个,嘿嘿~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t6969&aid=87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