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l old town Tinguely's fontain
Jean Tinguely生前曾說:“藝術的創作,如果進入美術館,就像人進了墳墓,動物製成標本一樣“。 創作是活的,要跟人群、環境互動精神才能久遠而富有意義。 那為什麼在他逝世五年之內,Hoffmann-La Roche製藥公司卻結合他的30多年藝術創作及生活伙伴Niki de Saint Phalle的同意,Mario Botta的設計規劃及當地藝術家,市政府多方的努力,完成一座專屬於Tinguely的個人美術館?
美術館館門正面
背道而馳? 當Mario Botta承接這個設計案時,的確是一件相當具有挑戰性的“挑戰”!Tinguely是20世紀下半期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家,他與同樣出生於瑞士的Alberto Giaometti齊名。 他的創作是一全新的革命,完全脫離藝術創作史上原有的窠臼,屬於立體的創作。 他既不雕也不塑,完全利用廢物如:生鏽的鐵片、鐵管、齒輪、車輪、塑膠管、鍋蓋、鐵線……,組織這些幾乎是垃圾、無生命、無色彩的冷性材質,幻化出一種童稚般的立體空間。 由機械式的轉動,產生無比的變化與生命,是化腐朽為神奇!例如:在巴塞爾市中心,歌劇院廣場上的噴水裝置創作Basler Fasnasnachtsbrunnen、1977巴黎Centre Pompidon外側廣場水池…它們既規律又突發性的旋轉,引發的聲響、由鐵管噴出的水柱,幻化出各式各樣繽紛的水花,隨著輪子的帶動而運轉似歡呼、雀躍,像戲劇般上演四季的變化轉幻成不同的神采,是冰柱、是彩虹、是霜霧也是清涼的雨露。 年幼老少喜歡流連休憩其旁,整個廣場充滿了張力與生命。如此有個性的作品,如何歸納於美術館內呢?
巴塞爾-Tinguely美術館靠萊茵河岸一景
Joseph I Mhof是Tinguely生前最忠實長久的作品維修員,他像醫師般地照顧、維護所有Tinguely的創作品,為維持機械體原性,常為了找五十年代的自行車輪子,不再生產的家庭用鐵製品而傷透腦筋。讓Tinguely的作品持續轉動,就像延續Tinguely的生命一般。(Niki de Saint Phalle說:En gardant son oeuvre en vie,je garde Jean en vie!)就由於這樣的精神依靠,決定為Tinguely建造一座專屬的美術館,讓他的創作理念精神得以更長遠延續,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也更容易妥善、有系統地維護Tinguely創作品的生命。 Museum Jean Tinguely Basel於1996年10月3日落成,位於萊茵河旁的瑞士巴塞爾城市區的Solitude Park,緊鄰德、法邊境,由Hoffmann-La Roche製藥公司提供資金土地,並捐獻其公司多年收藏的Tinguely作品,加上Niki de Saint Phalle提供的50座立體裝置,百餘張水彩創作、草圖、海報設計、Tinguely生平照片、活動參展報導等等內容。
美術館公園,左右各為Niki de Saint Phalle與Jean Tinguely的作品
美術館用地位於高速公路、Hoffmann La Roche製藥廠區及萊茵河畔, 3種不同環境之中. Mario Botta承擔的挑戰, 不僅是面臨如何貼切地展現Tinguely的創作精神, 更須強化利用各異特性的環境, 作最上層的空間安排及設計. 緊鄰高速公路的東面,面對其繁雜的噪音: Botta用葡萄牙大理石以整棟樓高的壁牆處理,隔離煩人的高速公路景觀及噪音. 並利用Tinguely手寫簽名為標緻廣告來往的車輛. 北面是抵達美術館的街道及La Roche廠區, 利用不同層次的牆面引進參觀人潮. 南面面對萊茵河,以廊道接啣二個樓層, 整面玻璃處理既可引進陽光並可從內部外望欣賞河景. 西面是Solitude公園,Botta以開放式設計全面玻璃牆, 可從館外一覽無遺內部的展覽陳設, 有充足的自然彩光,並與寧靜綠意的園區混為一體.
內部設計力求簡單明朗, 以單純背景及空間,襯托出Tinguely既強勁又富有個性及生命力的藝術創作. Mario Botta 把自己的舞臺發揮在本館的外觀, 內部完全開放讓Tinguely當主角.拿捏恰到完美, 成就了Tinguely藝術極致表現.
Tinguely 美術館 連結The Museum Jean Tinguely (is funded by F. Hoffmann-La Roche AG ) 文圖 Bruhlmeier 寄自瑞士, 原發表於臺灣 "室內"雜誌 第58期
巴塞爾老城中的機器噴水Tinguely作品 Homage to New York-Museum of Modern Art di New York, 17 marzo 1960, Photo : David Ga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