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日偶想 – 憤青或奮青
2019/06/21 17:44:50瀏覽296|回應0|推薦11

一切事情都有一个界限,越过了这个界限是危险的;因为一旦越过了,那就休想退回。
Все имеет предел, за этот предел является опасным, потому что когда-то пересекались, никогда бы не ожидать возвращения. (注一。)

 

我曾經有個偉大的夢想”-- 把《罪與罰》用俄文讀完一遍。

 

後來,我放棄了。理由很多,簡單一句話就是 讀、不、下、去。

曾經,我在大學的某一個暑假,很偉大的慢慢讀完英文版,那時的震撼與洗禮,一直烙印在我的思維意識裏面。我覺得那是影響我人生價值的第二本書。所以我一直有那個偉大的夢想,也覺得達到這個夢想,算是給自己很大的獎賞。

 

如果能讀完俄文版當然是件美事,可是我就是讀不下去。表面上的理由是時間不允許;中間層的理由是現代娛樂性的小說很多,像這樣文學性的小說真的不好消化;底層原因是我開始不認同書中表達的訊息。

回想當年讀這本書的時候,臺灣的社會尚不富裕,整個環境是死氣沉沉的,大學生的出路不是出國就是考公家機關,某種程度當年的我們對這樣固定的環境是畏懼不滿的,所以把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事全都放大,加諸於政府,所以我認同《罪與罰》男主角。大陸有一個名稱叫“憤青,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罪與罰》男主角的心理,思想,行為模式描寫完畢。

但現在已經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年代,雖然競爭激烈,但不需要躲在房間徒然做思想上的交戰,應該動手開始做。我的意思是,在學校的時候可以辯論思想,但進入社會,還是動手建設,達成目標才是正道。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常書欣先生的作品都是以低下階層的人物為主角,他們一樣受人欺負,對前途無望,但他們透過自己的特點(不見得是才能)與努力,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來,越來越接近原本自己已經唾棄、放棄的真理。

很重要的幾個元素:

1.    1. 每一個人的心理都有對真理的追隨與執行,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希望當一個對社會有用,受人敬重的好人。但由於出身與社會階級的限制,這樣的渴望被現實打破,出於人性的自愈本能,我們開始詆毀對真理的信仰,自暴自棄。

2.    2. 宗教裏面的救贖,說到根本,就是讓人脫離自暴自棄,拾起對自己的信心。在這個階段,是一個人最軟弱的時候,很多神棍就是在這個時候對受害人下手的。

   其實,現實裏面的救贖很具體 幫助別人,讓自己覺得有價值。這個過程沒有軟弱,而是一步步加深自信。

3.   3.  幫助別人,自己有了信心,愛與被愛都是力量,讓自己走回追隨真理的道理。


“憤青是一個過程,必須透過動手做,轉化成奮青才能帶給自己與家人實際的幸福。

 

注一:

1.   1. 《罪與罰》裏面這句話說得很好,剛好也符合我看英劇《火箭之夏》對劇中美麗聰明,很有主見,很有個性的女孩的看法。

2.   2. 以前看名著,覺得裏面金句很多。現在看通俗小說,裏面的金句也不少。類似此句的說法,在在多是。

3.  3.我有種感覺,好像“文學作品”大都是悲劇。記得有位女教授說,文人本身收入不豐,生活困頓,對社會不滿,心理映射出來的作品,當然都是悲劇。我個人深表同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njour2007002&aid=1276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