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個孩子讀後心得(帶領老師寫的)
2021/08/14 20:18:37瀏覽838|回應0|推薦5

我是戀風草青少年讀書會的帶領老師慕泥。如果我自己來選書的話,不會選這本書讓孩子閱讀。畢竟我知道孩子的年齡層與知識認知的成熟度。要讀這樣的書,有比較難了。因為邀請曲辰老師來分享「偵探推理」之故,而接觸了這本書,這個作者,同時要讓孩子讀。雖然有點難,但也開創了孩子閱讀功力的可能性。(補記:看了幾個孩子的讀後心得,真是覺得孩子的閱讀功力,不可設限啊!)

還好,我們讀書會是採取漸進式閱讀方式,不是一次就討論完,還是分成四到五次的閱讀與討論。這樣的好處是,讀完第一回之後,我們還可以修正。就如同以往,通常每本書的第一回討論會,我會先介紹這位作者的風格,以及他的理路。以及書中出現的主要人物,還有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成一小段文字,或是一個表格,讓孩子明白,引導孩子繼續讀下去。

但,「七個孩子」這一回,好像都派不上用場。因為,第一章第一個故事,就是「一團多種顏色的毛線球,混雜在一起」,讀者必須從中,將紅色、藍色、綠色的線頭找出來,再將各種顏色的棉線拉出來。這自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應該說,頗有難度。

「七個孩子」故事一開就是雙重的故事架構,一個是來自虛構的故事「七個孩子」主角是疾風,解謎者是菖蒲小姐;而現在的,故事進行式的主角是入江駒子,解謎人是佐伯綾乃。故事都是主角(不管是疾風還是駒子)發現了生活中的問題,他們都試著想要謎題,但又解不開,於是去找了彼此的解謎者,而解謎者整是可以給於「很可以說服主角的解謎過程」。而這個解謎過程,又都是有著邏輯性,符合現實狀況的推論。這也是推理小說,或是偵探小說,迷人的地方。

而本書,「七個孩子」作者「加納朋子」厲害的地方就是她可以將每一集的古今,或虛構與真實的兩個故事,串連起來。讓兩個故事冥冥之中似乎有著關聯繫。舊的那個故事,成了新故事解碼的鑰匙。大大增加的故事的豐富性與精彩程度。

其實讀到第四個故事時,我突然覺得,如果故事只是這樣子,透過兩個古今(虛構與真實)的互文,互相支撐推理的成立必要性,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未免有點無聊,而成為「套公式」而已。

作者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第六和第七回。有句話說,「小說總要有令人意想不到之處,才令讀者回味無窮」,就這點來說,作者加納朋子真是箇中高手。因為看到第七回時,就可以猜想到,結果應該有令人猜想的安排。而且我覺得那個「青年」必定擔任著重大的責任。

我的理由是這樣的。第一、這位青年出現的頻率過高。回頭看時,這位青年在在第二次出現在天文館就有些奇怪的徵兆。又他和駒子小姐聊天時,聊到「七個孩子」這本書時,顯得有避重就輕的尷尬。到了他又出現在書店時,就可以可以確定,他必定最終故事的關鍵人物。

故事剛開始,讀者跟著作者進入兩個事件去解謎,讀到故事的最後,竟然形成了看駒子小姐如何解謎(攻擊),那位青年(瀨尾)如何隱藏(防守)。最終,駒子小姐成功攻破瀨尾的防守,成功解開本書最後也最大的謎團。也就是,為駒子小姐解謎的「佐伯小姐」根本是「瀨尾先生」!!

不過「佐伯小姐」變成「瀨尾先生」的故事也是令人感動。人間有情,有感情的人,總是會為身邊的人,做一些貼心又溫馨的事情。佐伯小姐寫了七個謎樣的故事留給瀨尾先生,以減緩瀨尾先生為姐姐過世而難過。這種移情作用確實發揮了作用。但是,解了七個故事之後呢?很幸運地,駒子小姐來信討論故事中的解謎。

所謂,無巧不成書。因為這樣的巧合,讓「七個孩子」的故事,可以以這樣極為豐富又圓滿的模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也讓讀者的我,讀完之後,時時想著故事的巧妙之處。

如果要你挑一個故事來說「你映像最深刻的一則」,你會選哪一則呢?我最喜歡「一萬兩千年後的織女星」其中的雷龍「逃到」十公里外的幼兒園,而被幼稚園的孩子喜歡。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太離譜啦!」「怎麼可能?」後來想一想,覺得離譜又如何呢?小說本來就只要在「邏輯的合理」之內就可以啦!故事中的描述都是合理。「飛到」幼兒園只能說是「天意」。而且是「天意得很溫馨呢!」我喜歡這個故事。你呢?

.

#戀風草青少年讀書會成立七週年

#目前閱讀編號到第52本

#平均精讀7-8本

#持續陪孩子閱讀好書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kunogo&aid=16645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