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書】《我們的狗,阿拉斯加》(小天下出版)
2021/03/11 09:49:29瀏覽1029|回應0|推薦10

BKL183 (1).png - 2020SPRING

去年(2020年)接受小天下出版社邀請導讀《我們的狗,阿拉斯加》這本書,終於出版了!!

我從三個方面來談這本書:一、換位思考。二、安慰一個人。三、獨占或共好。當然還有本書中最重要的「恐懼」。

.

完整文章如下

「恐懼」在兒童文學中的體現---作者: 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邱慕泥

你為何恐懼?你為了什麼事情,現在正害怕著呢?

《我們的狗,阿拉斯加》最基本的議題便是「恐懼」。男主角斯文患有癲癇症,恐懼自己隨時會發作;女主角帕可兒則是經歷家裡商店被搶劫,親眼目睹父親被開槍射傷,事後形成了對未知時時刻刻的恐懼。他們兩個人的「恐懼」,究竟哪一種比較嚴重呢?

「妳怕的是一個持槍的男人,而我怕的是我自己,我隨時可能失去意識。」斯文這樣說。帕可兒剛開始不以為然,直到她親眼目睹斯文在學校癲癇發作時的慘狀,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然而帕可兒恐懼的對象,不知在哪裡,又在什麼時候會發生,這種對於未知的茫然,確實也極為恐怖。

人類的焦慮分成很多種,最常見的便是如斯文對健康的擔憂,或是帕可兒對未知的恐懼。而「恐懼」的嚴重程度,端視個人心理抗壓的狀態,以及症狀的可預防性而定,因而難以就此下定論。

作者安娜.沃茲藉由「恐懼」深入心理層面來探討許多議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值得讀者稍微停下來,好好思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探討:一、換位思考。二、安慰一個人。三、獨占或共好。試著從這些討論來體會作者向成長中的孩子們所布局的喑喻和啟發。

一、換位思考

故事以兩位主角斯文和帕可兒的視角,交錯陳述。這樣的寫作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傳達「換位思考」的訊息。在帶領孩子閱讀文學作品的經驗中,我最期待的就是孩子可以學會換位思考。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這句話,為我們深刻的揭示了什麼是同理心的「換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推及他人、理解他人、對待他人。

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人緣一定不錯。誰都希望身邊有一位知己,能夠處處為他人著想,而且還不會讓你左右為難,該支持你時支持你,該幫助你時幫助你。在《我們的狗,阿拉斯加》當中,就是要讀者隨時切換到不同角色的位置來思考問題。思考著:若是另一個角色的他(她)會怎麼做?

二、安慰一個人

故事中有一段敘述:女主角帕可兒被斯文逼著說起家裡被搶劫的過程,痛哭失聲,而斯文的反應是「小心翼翼的坐到她身旁,心想這輩子還沒有安慰過女生。或是換掉女生這個詞,我這輩子還沒有安慰過人。」

你會安慰一個人嗎?大多數的孩子會茫然不知所措,恐怕多數的大人也拙於「安慰一個人」吧?因為學校的教育向來不重視這點,我們甚至連「同理心」都很難推行。看完小說後,我很想鼓勵孩子練習,伴隨著「換位思考」技巧去安慰一個人。

其實斯文當時就做得很好。當他不知道怎麼做時──以手撫慰帕可兒的肩膀,並專心聆聽。有時「專心聆聽」就是一種最佳的安慰。

三、獨占或共好

故事裡有一幕,要小狗阿拉斯加在舊主人與新主人之間,做出選擇:到底要跟舊主人還是新主人走?阿拉斯加最終選擇了新主人斯文。這一幕讓人覺得,阿拉斯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新主人因為患有癲癇症,在發作時需要輔助犬發出警示,通知人們來救助。

雖然帕可兒沒有成功拐回阿拉斯加,和斯文的關係卻從嚴重對峙,逐漸改善成為好友。在帕可兒意外發現搶案歹徒時,求助對象的第一選擇,居然是斯文。帕可兒也協助了斯文重新回到學校,過正常的學生生活。

兩個原本互相敵對的人,透過「我們的狗,阿拉斯加」,漸漸打破彼此的藩籬,進而互相協助,解決彼此的困境,這真是「共好」的最佳寫照。

最後,衷心期盼在這個看似平實單純的故事裡,荷蘭兒童文學作家安娜.沃茲鋪陳了很多心理層面的相關議題,建議讀者以心靈散文模式,一字一句、一段一篇,慢慢閱讀、慢慢體會、慢慢思索,便能讀出這個故事的深意。

......

請連結到「小天下網站」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kids/content/index/20748

讓孩子了解,勇敢並不是全然的無畏,而是帶著恐懼,依然堅定前行

.

博客來也看得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5075?loc=M_0009_097

 

本書基本資料

我們的狗,阿拉斯加

作者: 安娜.沃茲

原文作者: Anna Woltz

譯者: 林敏雅

繪者: 林師宇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21/03/02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kunogo&aid=15747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