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戀風草讀書會】第一期青少年閱讀寫作班報告
2014/04/10 16:24:15瀏覽405|回應0|推薦6

 

恋風草青少年書房第一期青少年閱讀寫作班已於日前結束了。我們一共進行了十次的「閱讀+寫作」的課程,每次兩個小時。孩子們一共寫了十篇作文,閱讀與分享討論了「將近兩本書」。(將近兩本書的意思:第一本「曠野迷蹤」讀完,第二本「洞」讀了接近八成。)

 

來回顧一下從這個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

一、這是「讀書會」模式,跟學校的課業比較沒有立即的關聯。所以「意願」就很重要。意願分兩種,一種是家長的,另一種是孩子。從十次活動裡,我們感覺到「家長的意願明顯大於孩子」。也就是說,有不少是家長要孩子參加這樣的課程。雖然是有點被強迫而來上課的感覺,但是經由老師的帶領,同學的互動,有些孩子顯然喜歡上了這樣的課程。

當然,我們看到了幾個孩子一開始就非常喜歡這個模式。

 

二、因為我們是「閱讀+寫作」的課程,感覺上孩子喜歡閱讀甚於寫作。閱讀討論時大家都熱烈發言,甚至欲罷不能,但是到了第二小時的寫作時間,孩子明顯地開始「推、拖、拉」。其實,一開始我們就聽說有孩子要求只上「閱讀」不上「寫作」。帶領的林老師曾說過,只有閱讀顯然不足,所以「閱讀+寫作」才能夠讓孩子更深入思索,也才有機會磨練書寫的技巧。

寫作本來就必須經過日積月累慢慢的累積,才能寫出好文章。

 

三、這樣的「閱讀」,並非學校國文課模式的精讀,但也不是躺在床上或躺在沙發上的輕鬆讀。有時候我們會懷疑:孩子到底會不會讀完一本書?或者問,他們知道怎麼讀一本書嗎?而「集體閱讀與討論」的讀書會現場,成了孩子自我檢視的場域。(對,自我檢視。我們必須承認:無法檢查每個孩子是不是真的讀了書,真的認真地讀了書,真的讀懂了這本書,因為這不是學校的國文課,孩子必須「自我檢視」。)而老師的「討論題綱」也指引了孩子是不是掌握到書中的重點。

這是一種學習,學校沒有教。

 

四、其實我們很想問家長們,你們也讀了孩子指定書籍(【曠野迷蹤】和【洞】)嗎?指導的林老師曾說過一句話:「閱讀是拉近親子關係最方便也最唾手可得的橋樑,因為它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晚餐後,旅行中,開車中,都可以進行分享,分享最近讀了什麼書,有什麼心得。」我超喜歡這個說法,也是我們定位於「青少年書房」的用意。青少年書房是推動「親子閱讀」的一個橋樑,希望家長們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課業之外的閱讀。

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聊聊書籍、聊聊閱讀了呢?

 

五、選書是一門學問。這次老師選的書(【曠野迷蹤】和【洞】)都很棒,是老師精挑細選之後的決定。裡面有很多青少年們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例如:自我的認識、追尋、肯定,這是國中階段孩子們最重要課題耶!還有友情與同儕的問題,也是超重要的問題。所以說,老師選書真的很用心,在書上都看得到這些問題,讀書會也不斷討論著這樣的議題。但,孩子不太會選這類的書來看,他們都跟流行、跟著同學看書,看的書,老師不管,家長也不清楚,是不是有意義的書?不知道。所以來參加讀書會,老師來幫大家選書。

未來的日子,你一定會記得:那一年冬天與春天,我們讀了那兩本書!

 

參加讀書會好處真的很多。孩子開始學會怎麼讀一本書,知道了重點在哪裡,也開始學會了怎麼下筆寫作文,怎麼寫讀書心得,怎麼寫才是言之有物。如果可以的話,希望這是一個橋樑,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形成親子閱讀,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你看看,青少年讀書會好處這麼多!

喜歡閱讀,溫馨的閱讀空間就在「恋風草青少年書房」。(打一下廣告嚕!)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kunogo&aid=1240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