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15《藍衫與女紅》摘要
2008/09/15 15:42:30瀏覽713|回應1|推薦0
鄭惠美,《藍衫與女紅》,新竹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2006。

一、客家源流
客家人來台時間最早可追溯自明朝中期,大批東移台灣在清康熙二十年左右。 來台客人先在南台灣形成聚落,以六堆地區最大,稍晚來台客人(雍、乾年間)則在北台灣桃竹苗地區聚集較多,少部份從八里、基隆進台。

客家社會對女性的要求除一般熟知三從四德外,還特別強調針頭線尾、灶頭鑊尾、田頭地尾、家頭教尾共四尾,也稱為四美。

二、家居服飾
台灣早期漢族社會不分閩客基本上都對針黹女紅十分重視,客家尤其重視女性針頭線尾的工夫,一定得會製作藍衫。

台灣早期漢族傳統服裝的開襟形式,分為開襟、對襟、琵琶襟三種;客家婦女服裝形制大多開右大襟色彩以藍色居多,故稱為大襟衫、藍衫。客家藍衫在大襟及袖口反折部份大都有鑲緄裝飾,年輕婦女再於鑲緄配色布外緣加逢花邊織帶稱之為闌干。尺寸則寬大掩飾體態,袖子長度超過手腕,穿著時必須反折並固定,成為可置放東西的反袖口袋;另外在穿著時藍衫前襟須塞入褲腰形成前襟短後襟長的造型。

藍衫的裝飾以布料鑲緄配色花邊闌干(蘭冠)貼飾為主。以鑲條代替刺繡的方式,用現成的織帶或配布裁成細條來裝飾,中國明清婦女服裝講究鑲邊變化非常豐富,欄杆界是指鑲緄在領緣極大襟的飾條。
清 徐珂 《清稗類鈔》 咸、同時,京師婦女衣服之滾條,道數甚多,號曰十八鑲。
客家藍衫的闌干裝飾多是提花織帶,寬2~2.5cm,也有1公分的,通常從前領口開始沿大襟鑲緄至腋下,後領與左領緣無鑲緄。襟頭闌干用花邊或織帶也有縫上珠子的珠邊。織帶有棉質與絲織提花兩種,多半為白色底提織配色花紋,年輕婦女常以鮮豔的桃紅或粉紅色為底紋,貼飾的方式也有兩種,一是開始於左領中段部份跨向右大襟,一為只有在右身片的大襟緣邊。(p.25線繪圖)
藍衫材質以棉或麻多,富有人家也常用絲質布料;色彩方面則以藍、黑為主。扣子則是一巧妙特色,因為只縫扣絆在不同場合再替換銀或銅的金屬材質扣子,不過金屬扣通常只做頷下及胸前襟頭三只(另還有腋下跟脇邊用布鈕),光復後此種形式漸消失,以布鈕結直接打製為主。

北部大襟衫衣服襟頭鑲緄比南部寬且大,且從大襟領口繞經後頸緣,一直延伸右前身片的小襟裡面,鑲緄配布之外的牙邊裝飾也不像六堆藍衫只使用細窄提花織帶,反而與閩籍婦女的大祹衫比較接近,但是形式較簡潔配色也較單純。不過日據中期以後受到洋裁、縫衣機引入及日本布料、西洋服裝材質的影響,鑲緄緣飾寬度逐漸變窄變細,樣式也漸單純,提花織帶裝飾逐漸被細小的芽邊取代。(p.40 41)

以上是書中相關內容大意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wander&aid=2221569

 回應文章

msj
藍衫
2008/09/16 23:08
藍衫-怎麼念都覺得像零錢…
bluewander(bluewander) 於 2008-09-22 15:55 回覆:
因為你用台語念啊~ 客家話就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