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9 續 中國的紡織與印染
2008/09/09 23:40:06瀏覽281|回應0|推薦1
整個人因為要打字而顯得非常沒耐性 我要撐下去!!


元明清時期的絲綢
此時期的織造技術是中國古代絲織水準最高的時期,從事絲織業的人數也最多,同時絲綢貿易也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絲綢牙行與牙人中間商,手工業者甚至能以此致富;但產量方面則不像唐宋時期那樣多,主要是因為自宋代起大力推廣棉織,一般人民也多趨於穿棉布的關係。

3.繅(騷)絲 練絲 練帛
繅絲是利用蠶絲主要成份絲素與絲膠間的溶解度的差異性,分解蠶繭抽引蠶絲的過程。包含三道工序:
(1)選繭撥繭
(2)煮繭
(3)繅取
選繭是將不好的繭剔除並依照繭的顏色、形狀分類,撥繭則是將外層不適織作的鬆亂繭衣撥除,這道工序確保繅絲質量一致。
煮繭的作用是使絲膠軟化,蠶絲易解析,關鍵在水溫、浸煮時間以及換水次數。
繅取的第一項工作是索(提)緒,即攪動絲盆讓絲頭浮現再引出;第二項是理緒,將粗絲頭捨去後幾根合為一縷;然後將絲緒通過錢眼和絲鉤絡上絲車。
我國南北繅絲法不太相同,北方原來都以繭鍋直接放在灶上的熱釜繅法,宋代起南方發明冷盆繅法,避免因為抽絲不及而讓絲質因過熱而有所損壞。
白居易 “擇繭繅絲清水煮“ 秦觀《蠶書》 王禎《農書》“蠶家熱釜趁繅忙 火候常存蟹眼湯“ 宋應星《天工開物》出水乾

練絲練帛就是進一步的除去絲膠和雜質,讓生絲或坯綢更加白淨以利染色合充分表現絲纖維的特性,通常把已練的絲叫熟絲,未練的叫做生絲,以顯粗細之分。常使用的練法有三種:
(1)草木灰浸泡兼日晒法
將生絲浸在有楝木灰與蜃灰(鹼性物質可脫絲膠)的溫水中,再取出日晒(漂白作用),反覆進行多次,最早見於戰國時期《考工記》,也是使用最久的方式。
(2)豬胰煮練法
先以豬胰臟與碎絲線揉合並始之發酵,用時切片丟入有草木灰的沸水中,混以待練生絲;鹼練加快脫膠,酶練增加絲的光澤,最早見於唐 陳藏器《本草拾遺》(已佚),詳細可見明代《多能鄙事》《天工開物》,為最佳的練絲方法。
(3)木杵搥打法
先以草木灰汁浸泡,再用木杵搥打,不但可使絲膠脫落還能防止絲束紊亂,可說是現代摜經的前身。
宋以前,搗練方式為站立持杵(見波士頓博物館藏宋徽宗臨摹唐 張萱《搗練圖》);宋以後改為對坐雙杵,減少勞動強度又能提升搗練效率(見王禎《農書》記載)。

先到這裡了 愛睏.......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wander&aid=220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