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5 15:35:37瀏覽1765|回應1|推薦11 | |
常聽的廣播節目,總會有一種廣告時不時出現,就是銀行的信用卡廣告。 身為廣告人,廣播廣告也是熟悉的媒體之一。假設是30秒的廣告吧,把稿子寫好,必須精算秒數,將語句和音樂的比例調配得宜。 這一類的信用卡廣告,一開始先以甜美女聲或是沉穩男聲,介紹卡別、屬性、促銷活動,到此為止都還好,因為我們在配音員歡欣或高亢的語調中,可以聽到簇新的消費訊息。 但是自從銀行濫發信用卡或現金卡之後,呆帳變多,製造無數社會問題,政府只好出面干預,也因此信用卡宣傳在任何廣告中都得加入「警語」;但是又無法像電視CF或是平面媒體可以只在畫面上放幾句標語即可,只好勞駕配音員飛快在數秒之內將一連串警語念完。 從平緩的語調突然變成急速的碎嘴,聽了真是超級不舒服,而且根本聽不清楚說的是什麼。最近快看完的好書,洪蘭博士所著之「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一書中描述:「眼睛處理訊息的方式是平行處理,一個大人一分鐘至少可看400字;耳朵是序列性處理,聲音依進來的順序組合成不同的意義……我們耳朵聽音時,兩個音之間必須留點空白,不然第二個音會聽不見,電話號碼如果末二碼重複,許多人就只聽到一個數字。我們一分鐘大約可說160到180個字,即使舌頭可以動得更快也無用,因為話說得太快,無法辨識,就白說了。」 所以,這類的廣告警語,有什麼用處呢?銀行只想要交差了事,根本不去想是否能完整傳達必要訊息。這樣的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的態度,如何能讓人苟同?
~2009/02/19榮登聯合新聞網首頁文章(意見評論/城邦論壇)~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