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面埋伏】觀後感(後篇)
2006/12/06 14:15:56瀏覽920|回應0|推薦0

至於劇中的劉捕頭,為啥會有如此激烈的報復行為呢?在我看來,可能是因為,他遭到了某種不平等的對待,而這不平等的來源,主要是源自他苦戀多年的夢中情人,也就是我先前提過的小妹;此處之所以【不平等】,其實在影片當中,是可以找到證據的,從劉捕頭對小妹說的某一句台詞,即可證明這種現象。

這句台詞的大意是:「我不信!我等了妳這麼多年,而妳居然愛上他!」劉捕頭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地在說,小妹對他回報的愛,與他對小妹所付出的愛不成正比。也就是說,在劉捕頭心裡,他認為自己對小妹的愛,程度是非常深厚的,情意是非常堅貞的,因此,小妹也就該對他有同等與同樣的回報,而不應該,從頭到尾都對他如此冷淡,由是,不滿的情緒因而產生,劉捕頭的愛無法得到,他心中所認為應有的回應,便漸漸地由愛生恨,甚至,最後以飛刀【過失地】殺了小妹,並與昔日的同僚金捕頭打了起來。

很多電影與電視劇,都會有這種類似的劇情,一般的觀眾看了,往往都對這種行為嚴加撻伐,譴責劇中人對於愛情的專橫霸道。不過,對我而言,這種行為的表現,從【交換理論】的觀點來看,其實是自然的反應。這部片子當中,劉捕頭與小妹之間的對話,以及肢體動作的情節,正好是George C. Homans之著作【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所觀注的焦點。因為,這部著作當中,作者主要是針對,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往來的互動,進行交換理論的探究。然而,劉捕頭與小妹的互動,正好符合Homans這方面的研究主題。

剛剛提過,劉捕頭最後的報復行動,是因為小妹沒有給他同等的愛。如果以Homans社會交換理論的六種命題來看,劉捕頭最後的行為,主要是屬於【攻擊-贊同命題】,若再仔細一點分,則是偏向「一個人之行動如未獲得預期之酬賞或受到未預期之懲罰時,則憤怒產生」(蔡文輝,民68)。由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劉捕頭這種【愛你也深,其恨你也深】的情緒,或許可以從交換理論的一些觀點來探究,並且可以給他這個「因為我沒得到我該得的回報,所以我要報復」的行為,找到一條生路…。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7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