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夏遊墾丁(二):夜宿海生館
2013/05/18 06:56:07瀏覽2148|回應0|推薦18
 

接近閉館時分,夜宿活動終於要開始了。


首先,館方人員先安排說明夜宿活動的流程及注意事項,之後依照報名時的組別,由小組導覽員帶開解說。因為「白鯨區」夜宿位於「珊瑚王國」內,因此導覽員就帶領大家探索珊瑚王國。





雖然稍早已經探索過一回,不過有導覽員的解說總是收穫更多,尤其這天夜晚還會再來觀察晚上的珊瑚礁生態,所以導覽人特別希望大家記住這些生物白天的模樣,以便比較夜晚的不同之處。

首先認識一下珊瑚,先猜猜看珊瑚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

珊瑚其實是「動物」,我們常見的珊瑚實際上是由「珊瑚蟲」組成,它們是一種群體生長的動動,在分類學上屬於「腔腸動物(刺胞動物)門」,像是水螅、水母、海葵等,都是珊瑚的親戚。






珊瑚蟲的外形像一朵花,主要由口、腸腔及觸手組成。珊瑚蟲的身體構造很簡單,由兩個細胞層及夾在細胞層的中膠層所構成,體型類似小圓筒或小圓盤,像是一個可以伸縮的囊袋,兼具消化及循環功能(腸腔)。囊袋有一個開口,可供進食及排放食物殘渣,在開口周邊則有小觸手,用來捕食浮游生物,其外皮層則有刺絲胞,可用來防禦和捕食。

除了自行捕食外,珊瑚另一個養分來源是依賴寄居的「共生藻」。共生藻的來源包含來自母體或食入共生藻,因為珊瑚蟲本身沒有免疫能力,對於外來生物的入侵,是不會抗拒的。

這些藻類因含有多種色素,也造就珊瑚身上的美麗色彩,換句話說,珊瑚之所以五顏六色,也拜共生藻所賜。所以在海邊常見的珊瑚骨骼,通常是白色的,因為珊瑚離開海底或生長環境改變後,共生藻便死亡,群體會形成半透明或灰白,如果持續惡化,當珊瑚蟲死亡後,變白化成珊瑚骨骸。

珊瑚蟲的底部與体壁外層會分泌碳酸鈣,形成碳酸骨骼或骨針,可以固著岩層上,也讓珊瑚看起來是固著不動的樣貌。

珊瑚蟲的傳宗接代可分為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有性生殖由精、卵結合的方式;無性生殖則以出芽或分裂的方法產生新個體。在墾丁地區,每年的春末夏初是珊瑚產卵的季節,同一時間排出的精、卵,在海底宛如繁星一般精彩。





從外觀來區分,珊瑚通常分為三大類:石珊瑚、軟珊瑚和柳珊瑚,其特性如下:


石珊瑚:具有堅硬如石頭外觀,通常生長在礁頂(約海平面下0-5公尺)。


軟珊瑚:形態很柔軟,群體由肥厚的組織組成,通常生長在礁緣(約海平面下5-10公尺)。


柳珊瑚:形態像樹生長,通常生長在礁壁(約海平面下10-15公尺)。






石珊瑚為六放珊瑚,觸手數目是6的倍數;軟珊瑚及柳珊瑚屬於八放珊瑚,其觸手數目則為8的倍數。如果依珊瑚功能來分類,石珊瑚才有造礁能力屬於造礁珊瑚,其他兩類則屬於非造礁珊瑚。


珊瑚的生長環境涉及海水溫度、光照強度、底質、海流和水質,對於生長環境非常敏感,只要稍有一個條件不適,可能造成珊瑚大量死亡。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john&aid=763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