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淺釋
2011/10/06 12:42:20瀏覽11483|回應1|推薦1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淺釋



    【有情】指有情識活動的一切眾生。 
    【無情】指沒有情識活動的礦植物,如山河大地及草木等是。 
    【三智】智度論說:一、一切智,聲聞緣覺之智也。知一切法之總相者,總相即空相也。二、道種智,謂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起眾生一切善種,是名道種智,即菩薩之智也。三、一切種智,謂能以一種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是名一切種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諸佛之道法也;一切種者,一切眾生之因種也。輔行一曰:'覺者大明也,曉也,直也。今亦如是,十號具足,種智圓明也。 
    【種智】一切種智簡稱。 


晦堂禪師“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譬喻 
 
晦堂禪師,與文人黃山谷交往密切。 
       有一天黃山谷前來談論禪道,晦堂禪師問道:“孔子不為二三子隱,這可能與禪法不說破相同,你認為呢?” 
黃山谷回答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後來兩人一起去巡山,看到滿山百花開放,花香撲鼻。 
晦堂禪師又問道:“怎麼樣?聞到花香了嗎?” 
黃山谷答道:“聞到了,好香噢!” 
晦堂禪師別有所指地說道:“所以說嘛!我並沒有對你隱瞞什麼!” 
  黃山谷似懂非懂。兩人巡山以後,歸來午餐。黃山谷忽然問道:“禪師!經云'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此話當真?” 
晦堂禪師答道:“此話本真,但因出之你口,所以非真!” 
黃山穀不解似地問道:“這為什麼呢?” 
晦堂禪師不回答黃山谷的話,此時剛好有一隻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禪師隨手用筷子打狗,狗“汪”的一聲跑掉了。禪師也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這才以問代答道:“狗屬有情,遭打即跑,桌子則為無情,任打仍在,情與無情,如何得成一體?” 
  黃山谷茫然不知所對。但禪師又隨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樹有樹神,大地山河無盡妙用。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故情與無情,當能同圓種智。” 
晦堂禪師的話,聽得黃山谷疑雲滿腹,認為禪師的話,前後矛盾,禪師總結道:“才涉思惟,即非禪道,何曾萬物為己哉?”黃山谷終於有所契悟。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中 

關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問:'情與無情'以何種因緣'同圓種智'? 
答:此圓教之主張,謂色法與心法,正報與依報,此四者無非是一佛之色、心、正、依(色法包含有情和無情,依報只有無情),並無差別,是謂'中道佛性'。若起差別,是情迷故,有一成就,餘均成就。如人身皮肉有知覺,爪發無知覺,然皮肉爪發總為一個人體,一個人得到官,或是得到罪,乃指一全人而言。並不能分此官罪是指皮肉,而不指爪發,同圓種智之義,大抵如此。應知萬法唯心,有心無境,空色不二,心境圓融,斯問題則迎刃而解矣。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 
問:'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菩提指的是自性嗎?這些花草在無明狀況下,沾上的惡習氣的惡念,造的惡業,怎麼才能去掉? 

答:你問的是這些花草樹木,花草樹木有靈性,《華嚴經》上講的樹神、花神、草木都有靈,但是你要曉得,花草樹木的神靈不是花草樹木本身,花草樹木成不了神的,而是有神識附託在花草樹木上。就好像房子一樣,房子不靈,什麼才靈?住在房子裡頭的人靈,有一些靈鬼他沒有地方住,他依附花草樹木,花草樹木是他居住的所在,於是我們就稱他樹神、花神、草木神,是這個意思。靈性高的這些神,他也有修行,佛法不可思議,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什麼身,只要他有心求解脫,佛菩薩就會化身。他是樹神,佛菩薩也化成樹神為他們講經說法;他是花神,佛菩薩也能變成花神跟他們講經說法,所以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不可思議。至於花草樹木成佛,那是《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那是怎麼成就的?有情眾生證得無上菩提,所謂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是這個道理。有情的菩薩成佛了,山河大地、草木砂石也跟著一起轉變成一真法界,是這個意思。這是大乘經裡面講的深義,也可以說為密義,“密”是深密,一般初學很不容易理解,確實是事實真相。 
 
       從上文可看出,大德對“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解釋,並非說:情與無情能同圓種智,就說明無情也是眾生。大德的解釋很清楚,沒有說到這個意思。我等不要想當然,自以為是,隨意發揮。 
       末學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真正含義再通俗易懂地總結一下:有情是正報,山河大地草木礦植物等無情是有情的依報,當一個人(有情)明心見性時,親證到法身遍一切處時,此時十方法界的有情與無情,悉是證悟者的心中境界,悉是證悟者的心中所現物,心外無物,大地山河皆是法身無盡妙用,青青翠竹無非法身般若,鬱鬱黃花皆是法身妙諦,任見一物皆見本心,故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此但悟者境界,非凡夫境界,未悟者多說無益,謂數人珍寶,不得受用。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indeed&aid=5709602

 回應文章

感恩這篇文章的介紹
2013/07/30 18:23
感恩這文章的介紹,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