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7 18:22:25瀏覽68|回應0|推薦1 | |
本新聞來自翻爆APP 研究指出,工具本身不會讓學生主動愛上讀書、獨立思考; 迎接科技之前,必須先將自己準備好。 「電子書包不會改善學業成績!」今年4月,國際組織「多邊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公布一項關於電子書包的研究,發現參與麻省理工學院「OLPC電子書包計畫」的學生,考試成績並沒有進步;該報告作者甚至指出,擁有電腦的學生並無較高的學習動機,與一般人預期的結果不同。 電子書包 不會改善成績 OLPC意指One Laptop Per Child(每童一電腦),是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藉由生產100美元筆電給開發中國家兒童,降低知識鴻溝,又稱「百元電腦計畫」。 不過,「多邊開發銀行」針對秘魯319個公立學校二年級與六年級學生的調查發現,使用電子書包15個月後,使用組與對照組(未使用者)的數學與語文成績、出席率、學校活動、教學品質都沒有差別,即使該電子書包裝載有200本電子書,兩組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沒有差異。使用組僅明顯改善了「一般性認知學習技巧」。 美國第一個全面推行電子書包的緬因州,2002年起推行五年後,學童的傳統測驗成績也沒有明顯改善,唯一只有寫作技巧進步了。而在密西根州與德州的電子書包實驗亦出現「結果無確定」結論。 3成功關鍵 都與人有關 另外一項德州研究報告發現,雖然傳統測驗成績看不到顯著差別,但使用電子書包的國中學生學習興趣較高,秩序問題較少,且不論貧富學生都明顯改進了電腦使用技巧;另一個好處是,教育成本降低,包括課本、測驗、紙張與行政作業等。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的研究下了結論:「管理決策與如何使用電子書包是成功關鍵」;美國麻州的一間國中甚至在導入電子書包之後三年,仍難以將電腦有效整合進教學中,有電腦的學生並沒有比對照組更常使用科技。這項研究指出根本原因在於教師缺乏科技素養,對新科技接受度低,因此個別教師的數位教學專業素養是電子書包成敗關鍵。 電子產品並非萬靈丹,魔鬼都在細節裡。2010年另一個橫跨美國997所學校的研究歸納了九個推行電子書包的成功關鍵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前三名為:1.確認在各科目均衡地將資訊融入教學;2.教師必須要有時間進修學習與協作(至少每個月);3.學生能夠每天利用科技工具在線上進行協作與合作。仔細端詳這三項要素,都和科技領導與教學策略也就是「人」有關,而不是科技本身。 迎接科技之前要改思維 不僅在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亦有各種電子書包專案進行中,目前已有250萬台「OLPC」電子書包以200美元價格銷售或捐贈到45個國家。此外英特爾剛推出的StudyBook電子書包也是200美元、印度的Aakash平板電腦更只有44美元。由亞馬遜前執行長幾年前創立的「Worldreader」計畫,利用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裝載大量電子書,發放給非洲兒童電子閱讀器,今年計畫發放3500台,明年1萬台。「一旦有了電子閱讀器,捐書就變得沒有障礙;電子閱讀器為我們開闢了一個全新世界,」計畫負責人表示。 OLPC網站指出,電子書包的目的不是準備考試,而是帶來學習熱忱與自主學習能力,「電子書包是未來的方向,但是工具本身不會帶來我們想要的改變,」網站並表示迎接科技之前必須先將自己準備好,「人的思維要先改變」。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