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0 19:40:11瀏覽80|回應0|推薦0 | |
評: 文字無法完全表述經驗技術與熱情,品性! 為何經驗的傳承是如此困難? 台灣教育的失敗是學習以考試為目的而非運用! 而傳統價值觀又以文憑為判斷能力的依據!悲也! 如今已一再證明有博士頭銜的不見得懂生活!不見得有技術! 會寫論文(更何況到處抄襲或用槍手)不見得能動手做!何況很多論文題目是無病呻吟或雞毛蒜皮! 可悲的是這一群人沒有社會實務歷練又再回校誤人子弟!更悲的是這群又受終身職保護! 台灣當然一代不如一代!因為整個教育體制出現結構問題! 希望這次修改能啟動有效的教育改革!
【記者鄭語謙、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2/10/08 01:29:43 台鐵出現首位博士生考台鐵「道班工」,博士生低就業問題再度引起關注。教育部近日正擬訂辦法,未來博士、碩士將分為「研究型」與「實務型」兩種學位,實務型博士及碩士都不須提交論文,而是以提出技術報告、實習或作專案代替論文,就能取得學位。 日前教育部到經建會開會,已提出碩士免提論文的分流辦法,現在考慮將博士也納入。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博士生比照碩士分流方式,分為「學術型」及「實務型」,實務型碩士必須提技術報告或參與實習,學位證書上也會註明「免提論文」。最快年底公告辦法。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博士生畢業後,近八成都是回到大學任教職或研究工作,但研究所教育普及後,受少子化衝擊,「流浪博士」越來越多。 未來「實務型」博士學位生必須加強和企業連結,課程會包含實習內容,讓博士生畢業後能直接投入就業市場,為企業所用。 不過,清大教務長陳信文表示,寫論文的過程包含提出議題、蒐集文獻等,「一連串的邏輯推演是訓練博士生的基礎,不是實作可以取代。」 他並指出,博士、碩士不寫論文都不妥,學校校務會議決定,研究所都必須保有論文撰述。 成大校長黃煌煇也表示,寫論文是基本訓練,不贊成貿然分流。但博士生確實有學問落差問題,許多研究者忙於SCI論文發表,和產業脫節。 黃煌煇表示,若要分流,教育部在考核學校時就要將論文、實作及對產業的貢獻一併計入績效,否則光是分流,學校教授在追求升等只看論文的前提下,研究生只會講理論,不懂實務的情形根本不會改善。 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沈姓博士生表示,博士班分流將讓學生各取所需,想做研究的學生可以寫論文,繼續做研究;想進入職場的學生,念書時即可到企業實習。 【2012/10/0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教部研擬「實務型」博士 實作取代論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forum.udn.com/forum/NewsLetter/NewsPreview?NEWSID=7415463&PAPERID=1&IPADNEWSID=1237486#ixzz28tVMEo8c Power By udn.com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