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23 20:44:09瀏覽53|回應0|推薦0 | |
【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
2012/09/16 1980年代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後,不僅促進傳統電子產業升級,還引領新的就業型態及技術轉移,對台灣經濟發展有顯著貢獻。近年來科學園區發展似乎停頓下來,加上搶地搶水引發的民怨,再三顯示,科學園區需要重新定位了。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科技與社會中心、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主辦的「科技創新與園區轉型」公共論壇,昨天在清大舉辦,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孫以瀚及竹科、中科、南科管理局局長都出席,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天剛返國,因病臨時缺席。 論壇分3個主題,包括「科技創新與園區轉型」、「創新的社會與文化基礎」、「我們要什麼樣的科學園區」等,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與多位學人等人討論。 清大校長陳力俊說,科技需要創新,園區需要轉型,執行上遇到的困難包括政治生態,政治人物和資本家各有所圖,不見得做對的事,經年累月下,會有災難性的後果;另外,公民社會的建立不夠成熟,部分社運團體無限上綱,導致對的事做不成。 清大教授李丁讚認為德國經驗值得借鏡。李丁讚提到,德國工業體系的成就關鍵在於慢與長,為何德國產業領導階層能忍受焦慮,安心地追求長遠的、創新的目標?台灣常因落入面對市場的競爭壓力時,往往落入操短線模式,絕大部分領導者不敢面對大目標底下的孤獨與無助,只能追求最沒有爭議的目標。 李丁讚認為,好的科技一定是永續的,建立社會正義、尊重人文價值,園區的轉型要從這方面去思考。 【2012/09/16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