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聞轉貼:高希均與王力行的前進思索
2012/09/09 10:38:55瀏覽146|回應0|推薦0
出版線上/不寧靜的時代,悅讀者的對話

【聯合報╱侯延卿/報導】
2012.09.08 04:33 am



針對同一件事,即使是專家,也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吵吵嚷嚷,讓這個世界不得安寧。

不如靜下心來,看看書吧!

天下文化今年三十歲,推出「前進的思索」套書,陪著所有愛書人,一起淡定下來。

關鍵閱讀


王力行(左)、高希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出生於南京大屠殺的前一年,發行人王力行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第一代,兩人皆成長於艱苦的時代。王力行剖析從前的社會價值觀,就是「凡事靠自己努力」,「把書讀好」是唯一的出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他們很早就開始了閱讀生涯。

高希均認為,曾經擔任過小學校長的父親,對他影響很大。從四、五歲開始,父親便要他背古文。王力行則因為母親是小學老師,一方面家中有讀書風氣,另方面是在書裡她找到很多樂趣──透過書本,可以看到世界、看到人性,甚至看到未來,所以很容易養成閱讀習慣。不像現在,外面是花花世界,書中天地相形失色。

王力行說,現在誘惑太多,尤其是電腦,讓人難以回到書本的世界裡。但是書本裡的文字比網路上的講究,也不像網路上的資訊大量而快速地一股腦占滿你的腦袋,讓人來不及咀嚼;書本讓人可以從容沉澱、思考、累積,從資訊發展為知識進而蛻變成智慧,循序漸進。即使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茲也主張,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之前,不要讓他們碰電腦!

談到電腦網路,高希均提出他的看法:現在大多數人都有電腦,問題是「使用電腦時,時間如何分配?」,有些人用電腦,完全在玩game、享受娛樂;有些人以搜查資訊為主,包含正面的與負面的;也有人用電腦只為了尋找知識。假設有兩個人,一個每天用電腦六小時,主要是學習知識,另一個人也是每天用電腦六小時,但目的是玩樂與放鬆。一年後,這兩個人就會有很大的差距,更遑論兩年後、三年後……

太正常或太反常


「前進的思索」全套書影。
(圖/天下文化提供)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兩位愛閱者,在青少年時期有沒有經歷過叛逆期呢?「沒有,都沒有……真是很糟糕!」高希均自己也覺得太正常或太反常似乎都不對!
「頂多是逃學吧!」王力行回想起小學四年級時,家住圓山附近,當時河堤下停泊許多船隻,某個上學日,應一位鄰居小女孩之邀,她們跑去坐船,沒去上學。那天下雨,兩個小女孩就在一艘遊艇裡坐了半天,真是名副其實的「坐」船,所以王力行對蹺課的印象就是不好玩!回家也不知道怎麼被爸爸發現的,讓她挨了一頓打。成年後談起這件事,她父親完全忘記了,還驚訝地問道:「我有打過妳嗎?」

說到王力行的「逃學事件」,高希均叮嚀大家:在道德上,無論任何時刻,當你感到懷疑,就馬上喊停。在科學方面,才需要在任何當你感到懷疑的時刻繼續探究。

最有效的分享是傳播

高希均學的是經濟,照理說,他若要發揮所長,最應該擔任公職、參與經濟決策,可是後來他逐漸有了不同的想法……

社會上最怕三種人不願與大家分享,一是有政治權力的人,二是有財富的人,三是有知識的人。

有政治權力的人,權力越大,越捨不得分享,所以容易產生專制獨裁,例如毛澤東。張作錦在《誰與斯人慷慨同》一書中提及,1945年,國民參政員黃炎培造訪毛澤東在延安住的窯洞,兩人議論國家興衰,當時毛澤東說,唯有民主,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可惜權力在握之後,毛澤東就忘了自己說過的話。

有財富的人,若能回饋社會、救濟貧窮,是世人之幸;如果越有錢越貪婪,不但吝於分享資源,甚且凡是利之所在,總要不擇手段拔得頭籌,自非國家之福。

有知識的人則多半是越有知識越要與人分享,尤其當老師的人,深恐學生不能來分享他的知識,學不好就讓你不及格、重修,總要強迫學生接收知識。但透過上課與學生分享,一班學生才幾十個,普及率非常有限,所以高希均投入了出版業。

高希均曾寫過《閱讀救自己》一書,這不僅是書名,更是一種主張──從小處看,是「閱讀救自己」,把視野拉開,則是「學習救社會」、「教育救國家」。

他感嘆,民主可治國、科學可強國,但教育才是立國之本,並且也需要經濟使國家富裕起來!教育、經濟、民主、科學,就像一輛車的四個輪子,缺一不可。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時,除了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之外,如果再加上教育和經濟,我們必能改寫中國近代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推動台灣社會前瞻力

《紐約時報》,是高希均心目中最偉大的報紙。1959年他赴美讀書,初到美國,看《紐約時報》自詡有兩項功能,一是提供最快、最好、最客觀的知識,二是提供娛樂。高希均大吃一驚,原本以為《紐約時報》應該很嚴肅的,沒想到他們也強調娛樂性。由此亦可見,娛樂在傳播媒體中的分量。

時至今日,現在的年輕人偏好以圖像為主的閱讀,對於出版業,是否也需要加入更多娛樂與商業化的元素呢?

高希均認為一切交給市場自由競爭,他不擔心天下文化以知識為主軸、以文字出版為大宗會無法生存。當然,多元化的社會中,許多出版社試圖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尋求生存之道,可是天下文化既然能屹立不搖,就代表在市場分析之餘,三十周年依然可以堅持「繼續出好書」的路線。

王力行說,台灣這三十年變化很快,不僅跨世紀,在政治、科技、世代交替上也有巨大的改變。天下文化希望在全球翻天覆地、迅速變異的過程中,透過文字提倡並傳播進步的觀念,大幅度推動台灣社會的前瞻力!

掌握時空線索

「前進的思索」套書所挑選的十位作者,在不同領域中都有意見領袖的地位(註)。王力行指出,例如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自美返台之後,便參與和信醫院的創建,一直致力推動醫病關係,籲請醫生「用心聆聽」病人的聲音。一般人印象中的佛教多半是閉門修行,但星雲大師卻能把宗教理念普及化、生活化,用「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樣簡單的語言,撫慰動盪的台灣社會,穩定人心不致隨波逐流;同時前進全球,在許多國家設立道場,落實「人間佛教」,每個人都可以是佛菩薩。又如知名建築設計師、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姚仁祿講創意,讓人理解創意其實沒那麼難,但也不是憑空而來。創意可以應用於教育、建築、生活或各個領域中。

因為台灣在前進,前進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作者分享了他們近三十年來對這些問題的思索。王力行期許,如果能讓年輕人看到前輩走過的痕跡,他們就會了解事情演變的過程,而不是只看到當下的片面觀點。對一起經歷過這三十年歷史的成年人來說,這些書也提供了一段集體記憶的紀錄。

●註:包括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何處尋》、沈君山《此生泛若不繫舟》、張作錦《誰與斯人慷慨同》、高希均《寧靜革命不寧靜》、黃達夫《永遠站在病人這一邊》、陳長文《愛與正義》、王力行《與時代的對話》、嚴長壽《我的台灣想像》、洪蘭《教育創造未來》、姚仁祿《星空之下永遠有路》等十本自選集。


【2012/09/08 聯合報】@ http://udn.co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og7493&aid=683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