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2 20:53:06瀏覽578|回應1|推薦4 | |
中國儒家思想為何吸引非洲? 2009年06月22日 09:32:00 來源:人民網 香港《文匯報》18日刊文說,中國和非洲突破框框, 實行官民並舉的交流,最近開展大量文化交流活動。目前,非洲14個國家中,合共成立了21間孔子學院。究竟儒家思想對非洲人有什麼吸引力?孔子學院進修生表示,非洲國家長期飽受戰火破壞,孔子頌揚的仁愛精神便為很多人民帶來慰藉。年輕一輩覺得,上代人互相仇殺就是因欠道德規范,而儒家思想便為他們帶來出路,對宣揚和平很有意義,相信能為非洲社會帶來穩定。 文章摘錄如下: 在外交方面,中國和非洲突破框框,實行官民並舉的交流,最近便開展大量文化交流活動。2004年,雙方訂立這年為“中非文化主題年”,非洲國家和中國的藝術及文化代表團,定期進行互訪和巡回表演。至2005年底,中國與非洲各國簽訂了65個文化協議,並執行了151個文化交流計劃。 2005年12月,非洲第一間孔子學院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Nairobi)揭幕。至2006年,合共有100多名南非學生通過考試,進入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目前,非洲14個國家中,合共成立了21間孔子學院。2006年4月,國家主席胡錦濤更在訪問肯尼亞時,親自接見內羅畢孔子學院的一眾師生,勉勵學生們“學而不厭”,鼓勵老師們“誨人不倦”。究竟,儒家思想對非洲人有什麼吸引力呢? 雖然,自古以來中國哲學思想發展領先非洲,但中國人卻對非洲的藝術文化趨之若鶩,最近北京舉行了一係列非洲文化活動,如《從非洲走來——非洲藝術精品展》和《非洲國家錢幣和郵票展》先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在開幕式上表示,這些展品是神奇瑰麗的非洲藝術,為中國人民了解非洲打開了另一扇窗。展覽展示了300多件非洲各國的木雕、繪畫和草編等藝術作品,充滿非洲各國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特色。 相關新聞→ 茶香四溢 書香滿堂 2009年06月15日 09:33: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丹麥哥本哈根商務孔子學院第二期漢語課程結業式
圖為書法班學員在展示自己的畢業作品 在充滿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亞洲樓裏,一位40多歲的丹麥人馬丁(Martin)先生首先向參加結業式的師生展示中國茶和茶藝。青花瓷的茶具、小巧的玻璃茶壺、木雕的茶具托盤,還有各式各樣的中國茶整齊地擺放在桌面上,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他用丹麥人最熟知的語言,一一介紹來自中國的綠茶、茉莉花茶、大紅袍、鐵觀音和普洱茶。一向喜愛喝咖啡的丹麥學生通過他的介紹,知道了各種中國茶的名稱、產地、品相、特點等。接著,他現場泡茶,把色澤清淡的綠茶、香氣濃鬱的花茶、茶湯紅艷的大紅袍等,依次倒入茶杯中,請每一個人親口品茶。學生們舉杯品茶,滿口留香,其樂融融的場面,正如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所描繪的那樣:“杯小如核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下咽,先嗅其香,舌有余甘,一杯以後,再試二杯,令人釋燥平矜。” 接著,哥本哈根商務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沃納·沃姆教授致辭,他首先肯定了所有參加漢語和書法課程的第二期學員學習努力,取得了很大進步,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賀。他還介紹了孔子學院運行以來,在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希望在所有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使丹麥的漢語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當學生接過結業證書的時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書法教師張志遠擅長篆書和隸書,他帶來學生的結業作品。當隸書體“學而不厭”和篆書體“春風得意”兩幅作品展現在大家眼前時,全場一片嘖嘖讚嘆聲,大家沒有想到,僅僅上了十幾次書法課的丹麥學生,竟然寫出這麼像樣的書法作品來。 茶香四溢,書香滿堂。此次結業式引發了丹麥學生繼續學習漢語、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的強烈興趣,我們期待著這艘漢語學習的航船駛向更加寬廣的海域。 (寄自丹麥)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