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帶著十八歲的心去旅行 by 郜瑩
2009/05/04 13:06:12瀏覽427|回應0|推薦0
在新疆旅行時,同房的是位年約五、六十歲的日本婦人。她自我介紹叫洋子,一個人自助旅行走絲路,從她黧黑的膚色看來,應走了好一段時間。果然她說,她已搭乘班車和卡車,行南闖北地走了三個多月。
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頭,她說:「為了能獨自走這趟絲路,我先去瀋陽讀了一年漢語,再從瀋陽坐火車到北京、北京坐火車來新疆烏魯木齊。」
她「這把年紀」了,還以這種「阿信」的方式旅行,未免太自苦了吧?面對我的訝然,她卻淡然回應:「這怎麼算吃苦呢?走絲路是我年輕時的夢想,我是在享受一步步圓夢的幸福啊。」
在天山的哈薩克人牧場上,又遇見了位髮鬚盡白,活似卡片上的聖誕老公公,只會用華語說「謝謝、多少錢、你好漂亮、你是我太太」,也是獨自旅行的美國老先生。有人問他貴庚?他頑皮地反問:「你是問我的頭髮還是心?如果你是問心,它只有十八歲。」
在烏魯木齊機場,也遇見一位七十多歲,只會用華語講「謝謝」,老得像隻弓背蝦的澳州醫師,他獨自旅行,只為親眼看看傳說中「美得像天使藍眼睛」的天池。
後來又從報紙上得知,有三十四位平均年齡六十三歲的法國老人,駕著十七輛房車,從法國出發,橫越歐亞大陸十多個國家,進入新疆,展開為期九十天,絲綢之路環遊中國的壯舉。當年紀已七十八歲的一位老人,光著膀子鑽進車底修車時,一位年輕的中國人問他:「你年紀這麼大,應該留在家裏享福,幹嘛還要這麼受苦?」他怡然自得地回道:「我現在就是在享十八歲時『想』的福啊。」
回台灣後,應邀去某個扶輪社演講,下了講台,許多總經理、董事長級的各業「菁英」向我表示:「年輕時,我也曾夢想打拚到五十多歲後,要像你這樣背著行囊四處遨遊,但真到了這個年紀,卻擔心是否還能像年輕人一樣吃苦?」
他們現在所能接受的,是吃好、住好;飛機要坐頭等艙,至少也要是商務艙;沿途要有好車接送,導遊隨伺;行程必須完全按照事前旅程表所列,不容任何更改變化……
我一位朋友的婆婆,從五十多歲起,就是以這種方式,幾乎走遍全世界,帶回各地的旅遊紀念品,足可開個展覽館;拍回來幾十大本,張張都有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照片。但問她紀念品或照片細節,她總含混地回答:「是歐洲。」「大概是美國或加拿大吧?」「我後面有冰山啊?喔,對啦,那次被關在船上十幾天,只是要去看那幾個大冰塊山。真沒趣味,收的錢還卡貴……」
這讓人不由得感歎生疑,為什麼中、外的心理年齡會相差這麼多?是民族習性?
還是受限於社會環境、教育的影響呢?
但真是這些原因嗎?
還是因為許多台灣人,習慣在年過十八後,讓自己的心也跟著一天天老去,不再給自己機會嘗試體悟?人的一生,真正的十八歲雖然只能擁有一次,但「心靈的十八」卻能永遠保有。  
 
【講義雜誌2008年4月號】 【文/郜瑩】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rdsight&aid=284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