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CH4 2017台灣古典詩--北回歸線圖
2017/08/12 20:02:15瀏覽1194|回應0|推薦28

廿三度半北回歸,溫熱分明兩道違。高聳長空標水上,玉峰遙映壯朝暉。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琳瑯山閣吟草》。北回歸線經過臺灣的嘉義縣與花蓮縣兩地,自日治時期即於縱貫公路嘉義水上段設置北回歸線標誌,並作為觀光景。而今日嘉義縣政府將北回歸線標誌擴大規劃為「北回歸線太陽館」,在觀光景點之外,更肩負科學教育的功能。張李德和此作,認為北回歸線標誌的高聳,足以和玉山遙遙相對,讓嘉義地區充滿如朝陽般日益繁榮。

【作者】
張李德和(1892-1972),字連玉,號羅山女史、琳琅山閣主人。雲林西螺人,于歸嘉義醫生張錦燦。於自家築琳琅山閣,與嘉義名士唱和其中。曾為西螺「菼社」、「羅山吟社」社員,並自組「琳琅山閣詩會」、「鴉雀書畫會」、「連玉詩鐘社」。亦工水墨,與林玉山等人共組畫會。後遷居臺北。編著有《琳琅山閣藝苑》、《琳琅山閣唱和集》、《羅山題襟集》、《連玉詩鐘會集》。

前言:

嘉義縣水上鄉的北回歸線可說是台灣南、北氣候的分界,高聳的地標使我懷念,因為當年我服兵役就在此地附近待過二年的時間,當閱讀到台灣古典詩有這一首詩文,更使我對這一座地標深感興趣,引起我懷念以前,可說歷歷在目,浮現以前的事情以及目前北回歸線太陽館更增添科學文化的提升,也是觀光客不可錯過的美好景點。

心得:

本詩在說明嘉義水上鄉之地標,剛好北回歸線通過此地,因此,氣候的變化溫、熱分明。因為溫帶與熱帶剛好在此分界。那麼水上鄉是緊鄰嘉義市的南邊,設有北回歸線紀念碑,高聳的姿態與玉山遙遙相對。北回歸線也成了嘉義水上鄉的一個特殊的景點。於是在觀光上那必然形成重要的焦點,使得嘉義縣市的民眾士、農、工、商以及觀光脈絡更加繁榮興盛。

而水上鄉的北回歸線地標也衍生了此地嘉義縣的沿革史以及文化等等頗為豐碩。古稱嘉義為「諸羅縣」那要追溯到公元16844月清廷將它改設為諸羅縣,原先是天興縣那是明鄭時代。當時的諸羅縣包含有「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北部」「南投縣西南部」這些地名都統稱為「諸羅縣」。直到公元1721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當事件平息後有鑒於諸羅縣屬地遼闊,堪稱鞭長莫及。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為嘉義,那時嘉義的阿里山頗負盛名,尤其水上鄉北回歸線地標遙望著玉山那邊山峰,真是相得益彰。

若從地理位置而言呢?水上鄉舊稱「水堀頭」當時清康熙年間就有漢人移民於此進入水堀地擴墾,故其聚落變命名為水堀頭。爾後在日治時期公元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時將北部的埤蔴腳、白鴿厝、管事厝改隸太保庄、大溪厝庄、柴頭港庄、港仔坪庄、劉厝庄改立嘉義街,其於合併店仔口支廳番仔藔區的蕃仔藔、牛稠埔、三界埔為「水上庄」規劃台南州,嘉義郡。戰後初期為台南縣水上鄉後改隸為嘉義市為水上鄉區。1950年嘉義市廢除省轄市資格後改為嘉義縣水上鄉至今。

從此詩的賞讀意境甚覺簡潔明瞭,此地也是我曾經居住過二年的時光,那是服兵役期間部隊移防至此地,每天早上必須晨跑,繞著頂寮村以及其他村落跑步練習,當時要休假可說是奢求,所以每當放假必然從營區徒步走出然後直達「北回歸線地標」就在此等候公車的來臨。然後抵達嘉義市火車站,到達所嚮往的縣市過著放假的自由消遙生活幾天再說囉。而水上鄉以目前的趨勢呢?那些觀光景點大概是以「白人黑人牙膏觀光工廠」「南靖糖廠休閒廣場」「南靖車站」「頂塗溝蝴蝶村」「北回歸線太陽館」「北回歸線紀念碑」。因此,南來北往的車輛大多數都會經過北回歸線地標。

然後除了經過此地之外呢?也包括花蓮縣以及澎湖縣的虎井嶼西山上這三個縣都有北回歸線的地標。除此之外「北回歸線太陽館」在觀光上也肩負著科學教育的功能,對於此地文化的發展卓然有所幫助,猶記印象當中,水上鄉是一處很謐靜富有人情味的鄉村,尤其是農田也很廣闊,四周圍一眼望去農田比比皆是,稻禾的綠香,壟罩著鄉野的美感,看見這些農作物真是心曠神怡,因此很多農民都以種稻米為業,世代務農。

尤其服兵役的歲月,每逢下衛兵之時,趁著夜閑人靜之時,拿起釣勾插在農田的四周角落,等待青蛙的覓食,不一會就上鉤吊在半空中搖晃,然後過不久大夥們一一的巡視稻田中的釣餌,順利的捕捉青蛙放入布袋之中,這些都成了中午的佳餚青蛙湯。或是雨天過後撿拾一些緩緩爬行的田螺,這些都是一道晚餐的美食,鄉村景致生活多采多姿,那麼北回歸線就在水上鄉佇立高聳著,寒來暑往多少過客留下了甜美的印象。

PS本文參考網路維基百科

( 創作文學賞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gtyhn999&aid=1083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