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2 13:05:52瀏覽948|回應0|推薦15 | |
施將軍井歌
井渫不食我心測,署東有井光黝黑副將署內井味頗甘, 居民取汲不便。但足兵爨不及民,無乃虛此甘泉力。 我聞當日施將軍,駐師告天天如聞。六月炎熇苦赫烈, 井泉迸出如流雲。搜尋遺址媽宮左,井寬丈許石闌妥。 可以汲供萬人炊,但見井花開朵朵。灌嬰誠感出飛泉, 耿恭下拜焚香煙,將軍真不讓前賢。又聞避難白鹿洞 將軍為鄭氏所搆,避居白鹿洞。見二人奕棋,一曰何處得生人氣,一曰金錢豹子避難耳。事見《同安縣志》, 金錢豹子聞嘲諷。雲臺大將圖儀容,從龍虎豹皆麟鳳。 即此一井繫人思,千秋萬歲澎民資。澎民鑿井苦難竟, 水鹼砂頑石扐勁。口苦唇焦俟井旁澎少井,天乾,婦女 持竹筒俟井旁,救渴如救饑,直比鬱林井司命。此井不 絕來源源,十三灣人同稱慶, 至今尚姓將軍姓人呼施井。
【題解】
前言: 澎湖因為氣候的因素,導致水源缺乏,所以鑿井取水是自古以來的方法,從明朝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宋、元朝代,澎湖群島就有居民定居於此生活,所以井特別多,也是農作物灌溉不可少的來源。因此井水可說遍及澎湖群島,幾乎有居住民眾的地方都會看到古井,當初施琅將軍攻打澎湖之後,由於四眼井的泉水無法得到軍兵吃喝解渴的舒緩,所以繼續鑿井探水,總是皇天不辜負苦心人,終於施琅所創建了一口甘甜的「萬軍井」。
心得: 本詩是描寫康熙22年(1683)年7月8日施琅將軍奉命東征澎湖與明鄭軍隊海戰,率領戰船238艘,軍兵25000人從銅山島的港灣浩浩蕩蕩出發,航行至澎湖極西的花嶼→貓嶼→攻克望安島直驅馬公海域而來,將士用命,團結合作,最終靖海侯施琅將軍使用兵法「五點梅花陣」以眾擊寡的方式才得到勝利。 那麼當全軍踏上馬公島上的時候,才知道澎湖群島的特殊氣候情形,因為此地冬季東北風強勁,春、夏、秋、冬四季卻降雨量不多,故有風大雨少的怪稱。難怪水源缺乏,此時施琅將軍為龐大的軍隊人數用水問題感到很棘手,卻苦無水喝煩心不已,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施琅將軍與幾位副將商量尋找吉地,就在澎湖天后宮旁邊不遠處設祭壇焚香禱告上蒼幫忙,於是乎!施琅將軍舉起康熙贈賜的寶劍用力插地挖掘井水,如獲至寶的水源甘泉汨汨的流出,終於挖到一口好井,士兵的用水問題也獲得解決無慮。 這一口井能夠養活千軍萬馬真是不容易啊!施琅信心滿滿道出內心真言,真是天助我也。從沿革史得知施琅將軍與鄭成功不合之後就投奔滿清,由於善於海戰用兵,故先前康熙帝就封他為水師提督與姚啟聖兩人共謀攻澎湖計畫的首腦大將,也不辜負康熙皇帝的託付重任。然後到了道光年間(1832年)就經過149年之久,剛好澎湖發生饑荒,福建興泉永道任上,奉命到澎湖賑災巡視各地而作了此詩歌「施將軍井歌」。 而這一口井位於中央街,僅鄰天后宮的旁邊不遠處而已。這首詩的意境含有譬喻施琅將軍的勇武和睿智,好比西漢時代的大將軍灌嬰以及東漢時代的大將耿恭的忠勇,也都是因為當時部隊士兵為了解除口渴問題而焚香禱告天地,感動天神相助,因而鑿井成功順利找到充沛的水源,解決用水的煩惱。倘若從施琅將軍收復澎湖以來呢?目前事隔已334年之久,所幸澎湖中央街的萬軍井沒有被破壞,還是一樣保存在那個地方供遊客觀賞。 尤其觀光旺季的夏日,每天觀光客絡繹不絕,走一趟中央街觀賞四眼井以及萬軍井都在同一條街上,然後經過施公祠再走不遠處就已到了天后宮。由於施琅將軍攻打劉國軒之前,就已經膜拜媽祖祈求保佑攻打澎湖海戰順利,因此在望安島潛伏的那幾天就曾夢到媽祖顯靈說:「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灣」確實很準確。因此康熙23年(1684)康熙感念媽祖保佑清軍勝利,所以敕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那麼施琅攻澎湖得到勝利也擄獲5千多名的戰俘,他並沒有傷害他們之意,甚至將受傷士兵加以治療以及更換新衣給戰俘,更不會傷害澎湖百姓,也訓勉鄭軍的軍隊將領投奔滿清效勞朝廷,這些善意都受到軍民的愛戴,但是一般人都認為投降之事除非是不得已的,否則投降就是不忠。尤其駐在北台灣淡水的守將何佑首先與清軍暗通款曲,當鄭軍兵敗聽聞風聲馬上就投降清廷,實在使人感慨忠貞的意義,那麼脆弱的意志也只有在一念之間而已。 古往今來,聖賢所言甚是:「精忠報國」才是真諦。誠然萬軍井的甘泉水源使得澎湖居民用水得到無慮,可說造福萬民,對於當時的時空背景環境而言呢?有一口好井堪稱是萬幸了!飲水必然更加容易,比如,可以挑水回家煮飯、泡茶、洗衣、清洗都很方便。如今清朝打敗明鄭軍隊奠定了勝績,也鑿井成功幫助軍民解決水源的困擾,百姓真是無限的感念以及馬公之地十三澳的居民都身感同受,澎湖人都有福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