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9/26 18:04:36瀏覽4378|回應1|推薦7 | |
讓罷免成案、安定台灣 倒扁靜坐已持續進行至第十八天,對立與衝突亦逐漸的升高,世雄認為要解決目前台灣社會嚴重的政治分歧,唯有透過讓立法院罷免案成案,將陳水扁總統之去留交由台灣全體公民行使公民複決決定,唯有如此方能安定台灣,讓社會恢復正常軌道運作。 一、緣由 1、經濟衰退、失業率暴增 自民國89年5月政黨輪替以來,由於受到國內政經情勢不穩及國際景氣低迷影響、消費疲軟、投資銳減、公共投資也未發揮應有效果,經濟成長嚴重衰退從5.9下降到3.7,失業率急遽從2.99上升到4.14,失業人口從29.3萬人上升至42.8萬人。貧富差距擴大,新貧階級遽增,目前家計高、低所得分配高達6倍、個人所得部分,高低所得組的勞動報酬差距,從7.11倍擴大到11.67倍。 2、政府破產、國債暴增 民國88年因財政需要僅出售國有資產55億元,然自政黨輪替後,90年至95年,分別變賣資產205億、137億、179億、247億、239億、286億,每年均為過去4~5倍,不斷掏空國庫,賤賣國產,政府赤字沉重,財政瀕於破產,國債倍增,政府總債務達四兆八仟五佰億元,政府無力亦無能降低赤字。 3、貪污腐敗、弊案連連 金管會主委龔照勝、金檢局局長李進誠、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總府府副秘書長陳哲男、總統女婿趙建銘均因弊案遭約談收押、而總統府之國務機要費更確定是由假發票真核銷方式報銷,政府弊案重重、總統府幾已成為貪腐中心之代名詞。 二、社會現況 由於上述之種種原因,導致民眾自發性之大規模街頭靜坐抗爭,甚而扶老攜幼餐風露宿,更有百萬遊行之舉,然意見相左之另一方亦群起聚集,雙方互不退讓、情緒激化,甚而有流血之衝突,倘若持續抗爭與激化,社會衝突與對立恐將難以磨滅,對台灣之政治、經濟與民生皆無益。 三、解決之道 1、過度長期之街頭抗爭、司法審判、倒閣均不益且不宜 持續性激化的街頭抗爭將造成社會動盪、而司法審判曠日廢時亦緩不濟急,與目前群眾與民意之要求相違背,唯有回歸憲法、從制度面透過罷免不被信任的總統,方有可能解決如此重大之政治爭議; 2、憲政原則、民主典範 所謂的罷免權是指具有公民資格的人民,得以投票方式,罷免其所選出的代表或官吏的權利。罷免權是選舉權的相對權利,選舉是一種放出的權利,而罷免則為收回的權利,二者相輔相成。選舉的行為我們可以視之為一種契約,意即選民和民選的政治人物簽訂某種形式的契約,而一旦受委託的民選政治人物的表現不為契約的另一方(選民)滿意時,選民自然有將民選政治人物罷免的權利。且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總統罷免案成案後,最後仍須經全國公民總額過半數投票,作最後之決定。因此面對如此重大的社會爭議與政治分歧,立法院朝野皆有義務將總統的去留權還給全國人民,並且藉由此次機會奠定憲政原則,也立下民主典範。 3、主權在民,人民擁有最高權利 民主國家的主權本就建立在全體國民之基礎上,任何施政的權利,都必須獲得全民的支持與認同,因此唯有人民才能決定陳水扁總統是否應繼續行使總統之職權,也唯有交給全體人民決定,才能解決如此重大之政治爭議,而身為中華民國之元首,陳水扁總統亦應體察當前爭議不斷、國困民艱之情勢,為讓台灣社會回歸正常運作,透過立法院罷免案之成案,進而舉行公民複決,使群聚街頭的民眾,行使天賦的權利,才能讓社會重拾和諧,讓國家機器回到正常的軌道運作。 綜上所述,世雄在此誠懇的呼籲朝野不分藍綠,為了全台灣社會及人民的福祉,應摒棄過去所有的成見,,將天賦之人權回歸於民,世雄也誠心的懇求陳水扁總統以蒼生為念,將自己的去留,完全的交給全台灣所有的公民來決定,讓社會弭平裂痕、台灣恢復秩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