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法]彌勒大成佛經簡要心得(二)
2024/02/12 18:17:30瀏覽323|回應0|推薦14
[前言]

格主撰寫本文之緣起請參考「[佛法]彌勒上升經簡要心得(一)」之前言部分: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0227798

由於格主與彌勒法門的因緣
格主預期將撰寫彌勒上升經(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之「彌勒三經暨本願經」第八至二十三頁,簡要心得共兩篇,已完結)
彌勒下生經(「彌勒三經暨本願經」第二十四至三十七頁,簡要心得共兩篇,已完結)
(前四篇文章均請參考筆者UDN部落格「佛學及其他宗教思想」項下)
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三經暨本願經」第三十八至七十三頁,本篇為簡要心得第二篇,預計將以五篇文章介紹本經)
以及彌勒菩薩本願經(「彌勒三經暨本願經」第七十四至九十七頁)的簡要心得

要跟格友們稍加提醒的是
因為筆者最近幾個月已經先後介紹完成一法師的「彌勒淨土法門集」(寫了十一篇文章)
也簡單的介紹完彌勒上升經根彌勒下生經
所以之前有介紹過的內容
後面的簡要心得要不是不在說明就是簡單帶過
尚請諸位格友留意!

[彌勒大成佛經簡要心得(二)(第四十六至五十頁)]

第一
經文說:
「其國爾時有轉輪聖王,名曰鑲(左邊為「禾」字邊)法。有四種兵,不以威武治天下,據三十二大人相好」(第四十六頁)
所謂的轉輪聖王
根據百家集註:「轉輪聖王,又名轉輪王,亦簡云輪王,即位時由天感德輪寶,轉此輪寶而降伏四方,深具三十二項,故名之。」(轉引自柳絮居士,金剛經今註今釋,第一三九頁)
值得一提的是
轉輪聖王與佛陀一樣都有三十二相
為福德的表徵
但佛陀(及包括彌勒菩薩在內的某些菩薩)另有八十種好
此為轉輪聖王所無
可參考UDN格友一點心道兄對小弟問題的回覆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03: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215202 第四樓的回覆)

第二
接下去的經文提到:
「時王子各取珍寶,於正殿前作七寶臺,有三十重,高十三由旬」
在基督信仰中
七是代表完全、完整的意思
三十則是代表耶穌基督
而「十三」這數字雖然很多人(特別是西方人)認為是個不祥的數字
但筆者曾在20220303(四)發表「論數字的吉祥性-以十三為例」
表示十三不一定是不祥的數字
(請參考: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71879122 )
不過這裡七寶臺高十三由旬
可見就佛教跟印度教來說
十三應該也不算一個不吉祥的數字

第三
接下去經文提到:「是時眾寶無守護者,眾人見之,心不貪著,棄之於地,猶如瓦石。」
可見當時人民已經可以去除貪心此一煩惱源!
(當然,可能是當時珍寶太多,不具價值XD)

第四
接下去的經文提到彌勒菩薩(佛)下生後
身長釋迦牟尼佛巴石肘(三十二丈)、脅廣二十五肘(十丈)、面長十二肘半(五丈)
值得一提的是
彌勒菩薩的脅廣十丈
而對中國人來說
十代表十全十美
而彌勒佛面長五丈
在基督信仰裡
五是代表恩典

第五
接下去的經文說:
「時鑲(左邊為禾字邊)法王共諸大臣國土人民,持七寶臺,有千寶帳及千寶軒、千億寶鈴、千億寶幡、寶器千口、寶甕千口,奉上彌勒。彌勒受已,施諸婆羅門;婆羅門受已,即便毀壞各共分之。諸婆羅門觀見彌勒能作大施,生大奇特新。」(第四十九頁)
由這段經文可見
彌勒菩薩出生後已經被視為天生聖人(比神童更高)
所以轉輪聖王跟大臣、百姓都以大量的珍貴的寶物來供養彌勒佛
而彌勒菩薩將這些寶物轉送婆羅門
婆羅門收到後則是將這些寶物毀壞後瓜分掉
可見兩者器量的差異!

第六
下一段經文提到:
「說此偈已,出家學道,作於金剛莊嚴道場龍花菩提樹下,枝如寶龍…樹高五十由旬。」
由這段經文可知兩件事
第一
對佛教來說
龍是很重要的
第二
龍花菩提樹高五十由旬
而對基督徒來說
五十代表禧年
也代表五旬節

第七
下一段經文說:
「爾十彌勒與八萬四千婆羅門俱詣道場,彌勒即自剃髮,初家學道,早起出家,即於是日初夜降四種魔,成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五十頁)
這一段彌勒下生經有一點小小的初入
下生菁說:「當其夜半彌勒初家,即於其夜成無上道」(第二十八夜)
但這裡則是說彌勒菩薩白天初家
而「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是佛果的別稱

[結語]

限於時間等種種因素
本文只能將彌勒大成佛經第二部分簡短的分享到這裡(第四十六頁到五十頁)
下次繼續分享小弟對彌勒下大成佛經的粗淺心得!

以上簡陋心得跟大家分享
祝各位格友平安健康
新春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願 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 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眾人同在!


巴拿巴+_+
20240212(一)6:17 PM(台北DELL電腦時間)

文:Barnabas Yu/余慕德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nabas&aid=18032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