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官員﹕中國將面臨非常大的就業壓力
2010/12/08 15:09:22瀏覽182|回應0|推薦0

2010年11月26日07:24

中國官員﹕中國將面臨非常大的就業壓力








更多中港台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轉發
MSN推薦
博客引用


































中國國家電台週四報導﹐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2011至2015年期間中國將面臨非常大的就業壓力﹐政府將在此期間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報導援引尹蔚民的話稱﹐未來五年﹐中國每年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將有2,400萬﹐而實際上僅能安排其中約一半的崗位。

尹蔚民表示﹐中國將努力保持勞動人事關係和諧穩定。


相關閱讀
美國失業率升高該不該怪中國? 2010-11-08
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思路 關注結構調整 2010-10-22
人民幣升值未必能增加美國就業 2010-10-04
中央欲整合汽車業 地方不理會 2010-09-17
觀點﹕中國加薪潮帶來良性循環 2010-07-08
中國人願意花錢亦不忘儲蓄 2010-06-29
勞動力缺乏是中國近期勞資糾紛成因? 2010-06-18

2010年12月06日 07:25 AM

高物价的真相






 








欧洲智库布勒哲尔研究中心主任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借用列宁的话说:货币即政治,没有比放任货币泛滥更能摧毁一个社会。


话一定会引来万众欢呼,尤其是在这个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喊痛的通胀时代。但仔细分析,它却可能是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一剂毒药。列宁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列
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迄今已经86年有余了。现在是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跟列宁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抛开“泛
滥”等情绪化字眼,适当的货币量也许是保证经济健康与世界平衡的必要甚至基础性手段。我赞同叶檀女士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时说的话:这辈子,我们看得到的
时候,估计我们是赶不上货币发放的速度了,也就是货币发放会越来越猛,会永远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很多人在晒世界各地的物价,尤其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殷紫2010年12月3日发文《赫尔辛基与杭州消费对比》
“回杭州暂居半年,一逛超市,只看绝对价格,最实惠的光明牌全脂鲜奶的单价,就比之前我们所居住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要贵上两块左右;光明优倍的无脂牛奶
价格和美国比,更可谓高价。再看其他的鱼、肉、菜、蛋类等食品,以绝对价格相比较,根本便宜不了多少,甚至还有更贵的;以相对价格来比,那就贵得大了去
了。旧金山老同学特地带了俩空箱子回国省亲,箱子没塞满就回去了,到家后在MSN上跟我说,‘回到美国,真是看啥啥便宜啊!'现在,我已经不好意思再跟国
内的朋友抱怨北欧的物价了。孩子上学不用花钱,不用交赞助费;看病的账单也不会如无底洞,更无各种强制实行的隐形消费。”

12月2日腾讯网做了个《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专题,结论是:


国代工的国外品牌,相比直接出口到国外销售的产品,再进口回中国,多了一次运输成本,还要缴纳进口关税。2.国内物流成本很高(全球14万公里收费公
路,10万公里在中国——笔者注)。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3.国内流通环节的隐形
税收也很高。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商品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在美国,一般而言,消费者需要缴纳的就是消费税,但是这个税费在各州都不相同,甚至还有5个州
减免了消费税。4.国内进入销售网络进行分销的成本也很高。多级流通、多级代理,商品分销成本高达25%。要进入到商场进行销售除了需要掏出进场费而外,
企业甚至连商场搞促销活动的成本最后也要负担。另外两种“中国制造”:纯中国品牌的中国制造和“境外一日游”的“中国制造”,虽然节省了去国外转一圈的运
输费用,但是依旧存在在国内流通成本高、在国外流通成本低的因素,所以依旧可能国内卖得价格更高。其中对于纯中国品牌的“中国制造”来说,出口的部分还可
以享受出口退税。

其实腾讯专题没有点破一个最根本的因素:现在的商品,不管是在哪里生产,其定价往往都是着眼于“全球市场”,着眼于“全球购买力”。而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显然追不上这个“全球购买力”。

归根结底,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一体化了,而货币没有
一体化。中国尤其是中国百姓的钱太少,也就是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货币量太少。钱本来就少,加上贫富悬殊过大,绝大部分货币或者可以货币化的资产掌握在少数
人手里,问题就很严重了。专家预计,目前中国社会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创纪录的6,而不是被广泛认同的4.6。而国际警戒线是4。

根据央行发布
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止到今年9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69.64万亿元。横向看,我国目前广义货币存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
之冠。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也认为,今日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货币大国,以广义货币总量计算,去年7月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单一国家货币量最多的国
家;今年7月中国的货币量又超越欧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货币第一大国。

但还要看到,日本只有1.27亿人口,美国3.4亿人口,中国接近
14亿人口。从人均货币总量来看,美国是中国的4倍多。如果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是现在的4倍,那么中国的内需是不是蓬勃发展?中国日常生活用品的涨价也不
至于那么怨声载道?我们回头看看消费总额,以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和中国为五大货币区来比较,在消费市场的占比中,中国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中国仅
占11%,美国占56%,日本占21.5%。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中国最大的要素就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温总理说过:“什么大事,13亿一除就是小事,
但因为国家大、人口多,什么事用13亿一乘都是大事。”市场也一样。全世界都虎视眈眈瞄准中国市场,我们自己却不去好好经营和培育这个内需市场,岂不傻瓜
透顶?

任何人在对信息都是有选择的。我们谈自己物价高的时候会选择比美国贵的品种,人家美国人也会选择我们这里比他们便宜的东西拿来说事。
这边咱们老百姓抱怨物价高,那么美国人认为按照你的购买力,人民币应该升值。打个比方,他说,他们一美元买一个土豆,你们一元人民币就能买一个土豆,因此
人民币和美元的比值应该是1:1,而不是7:1。这就麻烦了,中国一下子从出口国变成进口国,更要命的是热钱涌入。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也承认,资金流动起伏过度,总有一天,新兴国家会被流入的资本淹没,随后他们还将面临资本突然外流造成的极大不稳定。

由此可见,中国内地物价的贵,是相对于国民收入低而言的。是提高国民收入?还是降低物价(事实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强压物价),我们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时评人,专栏作家,著有《买房的革命》等书。)



















童大焕上一篇文章:


天价瓷瓶的货币游戏 2010-11-3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赫尔辛基与杭州消费对比 2010-12-03
中国的食品价格“保卫战” 2010-12-01
北京严阵以待对付通胀 2010-11-22
本文涉及话题:通货膨胀
物价
消费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排序:
评论总数 [ 63 条 ]

2010-12-06 16:25:23匿名 来自北京市
说白了,房价剥削了大多数人的一生的财富,所以老百姓觉得买什么都贵!

很简单,一个月收入8000元,要拿5000元去供房子。剩下的3000元,你还敢买什么?
转贴 回复 支持(181) 反对(1)
2010-12-06 17:24:05bostonmvp 来自湖南省吉首市
你们真不行啦,中国的物价高什么,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0个城市物价下降明显,我伟大的社会主义怎么可能高物价,too young,too simple
转贴 回复 支持(153) 反对(2)
2010-12-06 15:56:53nightpairs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我瓯越国亡国了,我在满清国是做亡国奴,去美国也是做亡国奴,那就罚我去美国做亡国奴好了
转贴 回复 支持(125) 反对(6)
2010-12-06 13:04:41relish520 来自南开大学

入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吗?怎么提高?给公务员涨工资?这是再增加普通百姓税收负担。政府已经足够浪费,足够大了。提高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现在的最低标准实
际上已经没有可操作性,因为各地实际基础用工支出都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确实如你所说只要在不停地投放货币,收入就会增长的。增长之后呢?和升值一样,外贸
企业成本增加。出口发动机引擎也会受到影响。也不能获得升值后降低购买境外资产,自然资源成本的好处。专注于自己的内需市场?农民收入问题如何解决呢?现
在的农产品价格体系,无法让城市人的食品消费与农民收入达到平衡。现在我们讨论问题,只是从技术性的层面讨论。实际体制上的问题才是根本原因。
转贴 回复 支持(88) 反对(1)
2010-12-06 13:47:31s31lelu 来自芬兰
我们的货币是否有效利用, 产出效率极低, 钱都花在面子上了, 物价只是这种运行机制的反应
转贴 回复 支持(69) 反对(1)
2010-12-08 14:45:51bostonmvp 来自湖南省吉首市


来自湖南省吉首市 [ bostonmvp ] 的原贴:

你们真不行啦,中国的物价高什么,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0个城市物价下降明显,我伟大的社会主义怎么可能高物价,too young,too simple



来自加拿大 [ 匿名 ] 的原贴:

统计局的数字。。 看你怎么看了。。

就这个而言,我一直记得wsj主页一个多月的一篇文章《不要相信统计局的数字》,大概是这个名字,每次看到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2-08 12:54:02匿名 来自加拿大


来自湖南省吉首市 [ bostonmvp ] 的原贴:

你们真不行啦,中国的物价高什么,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0个城市物价下降明显,我伟大的社会主义怎么可能高物价,too young,too simple

统计局的数字。。 看你怎么看了。。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2-08 11:44:53mnbvc 来自上海市

重复 [ 2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北京市 [ cdma6344 ] 的原贴:

扯淡,2000美元每月已经是高消费了。按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可以自己去查,还没
被封锁)面粉0.5美元一磅(未税折扣前价格),2000美元可以买到1814公斤面粉,按人民币来算也要8000块了,我在美国这么久就没听说那个留学
生一个人消费能有2000的,每月1000(09年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合算下来差不多900多)的都算是富二代了。



不说别的,就说面粉,牛肉,猪肉,食用油,汽油等等的含税价格也比北京低多了。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 匿名 ] 的原贴:

因此说改革开放的十年中百姓没有得到什么成果的分享!

你那位在美国读博士的朋友在享受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呢!
转贴 回复 支持(2) 反对(0)
2010-12-08 11:09:17y20100320 来自北京市
降低物价,就避免了喊声一片的涨工资的社会舆论。物价没怎么改变。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2-08 10:30:01chenchen515 来自安徽省淮南市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实际是0.6?
转贴 回复 支持(2) 反对(0)
2010-12-08 08:22:07flyingyyj 来自北京市
好文章。支持。
转贴 回复 支持(1) 反对(0)
2010-12-07 23:33:59bw123650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
GCD已经变成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了——挂羊头卖狗肉

需要革命才能解决现存的诸多社会问题,等待星火燎原之时。
转贴 回复 支持(12) 反对(0)
2010-12-07 21:24:06xkb2009 来自上海市
中国实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价高价低市场和物价局说了算!物价局管价格上调;下调才是市场管。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2-07 20:06:04imike FT中文网手机用户
对的,2000米可以买量二手车了,大约是米国人的月平均收入。你哪位同学是官二代吧!这么奢侈!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1)
2010-12-07 19:50:06zenithcloud 来自荷兰

重复 [ 2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北京市 [ cdma6344 ] 的原贴:

扯淡,2000美元每月已经是高消费了。按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可以自己去查,还没
被封锁)面粉0.5美元一磅(未税折扣前价格),2000美元可以买到1814公斤面粉,按人民币来算也要8000块了,我在美国这么久就没听说那个留学
生一个人消费能有2000的,每月1000(09年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合算下来差不多900多)的都算是富二代了。



不说别的,就说面粉,牛肉,猪肉,食用油,汽油等等的含税价格也比北京低多了。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 匿名 ] 的原贴:

因此说改革开放的十年中百姓没有得到什么成果的分享!

读博士都要每个月两千美金?!她天天去赌场吗……还是经常血拼名牌……
转贴 回复 支持(1) 反对(0)
2010-12-07 18:49:29匿名 来自上海市杨浦区


来自浙江省台州市 [ gypsophila ] 的原贴:

不是因为货币没有一体化,而是中国百姓向美国人民学习,预支明天的钱来进行消费。

是自愿学习美国人民还是被迫学习美国人民啊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2010-12-07 18:07:01liveinfrance 来自法国
农产品价格上涨,不知道农民兄弟是不是得到了实质收益,在收入上翻身了。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要是真这样倒是好事。农民工都可以回家了。种庄稼可以发财,何必去城里受气。
转贴 回复 支持(1) 反对(0)
2010-12-07 17:03:11earth-citizen 来自IANA保留地址
ZT 凤凰周刊:仍未消逝的价格双轨制



吴婷



虽然物价在持续上涨,但很多由财政拨款的单位人,却能够在稳定低廉的餐饮享受中,过着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隔的生活。分化的价格双轨在诠释着两级分割的幸福
指数。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穷人所从事的行业通常是价格上涨最晚,持续时间最短、幅度最小的。而富裕的人、距离权利最近者所在行业的情形却截然相反。



1元钱能吃到什么?7、8道热菜自选,有荤有素;4、5种主食搭配,粗精结合;另有餐后水果和酸奶。时下物价飞涨,可能很少有人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正是国家某部委食堂的午餐标准。

享有如此福利的,并非只是行政机关。各大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国家财政拨款或经营着全民资产的部门,几乎都配有设施良好的公共食堂。

当社会民众在物价狂浪里颠簸起伏时,上千万体制内人群却生活在一个安静的小湾里。



全文鏈結:http://www.aisixiang.com/data/37690.html
转贴 回复 支持(16) 反对(1)
2010-12-07 16:48:25匿名 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曾出差到过很多西南地区的偏远小镇,地方看起来很穷,最抢眼的风景就是政府部门的配车,大多数是“三菱帕杰罗”和“丰田霸道”,几十万的车啊!!不知道他们从牛群或走路赶集的老大爷身边驶过时心里是什么感觉?!自豪?还是。。。。。?
转贴 回复 支持(28) 反对(0)
2010-12-07 16:43:48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来自英国 [ 匿名 ] 的原贴:

作者可能不了解中国发展的“屏密”武器--------

中央银行央,大量印钱,增发货币,然后用“央票”收回部分货币。所以在开头10年,

基本操作ok.(因为开头大量增发货币流到企业,基本建设,房子。。)



现在做企业已经没有多大利润,房子价格已经升级到天价。大量增发货币流到商场,蔬菜。物价高,穷人穷,富人富,是必然结果。

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降低物价,



唯一可行的(也是风险最大)(2次大战后德国用过):

货币改革,发行新的人民币,每个人只能维调 50 万新人民币,



物价,房价立刻降低,穷富缩小,中国既可以大发展。

大富翁中的“均富卡”?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0)
2010-12-07 16:42:39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来自上海市青浦区 [ valentine_918 ] 的原贴:

不知道是作者想得太简单还是不敢去想。扩大内需,提高收入,现当权者和他们的智囊
团以及广大经济学者不会傻得连这个也不知道。只是,中国现在经济状况,哪一方都救不了。原因很简单,政治体制的制约。而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意味着什么。因此中国经济的阵痛甚至崩溃是可以预见的。这或许并不是件坏事,只要中国在此中涅槃重生。上帝保佑中国吧!

但愿上帝也学中文!阿门!
转贴 回复 支持(8) 反对(0)
2010-12-07 16:41:58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来自云南省昆明市 [ 匿名 ] 的原贴:

好久没买菜了吧,土豆涨到1.5元一个了

产地农民的销售价格仅几毛一斤!
转贴 回复 支持(6) 反对(0)
2010-12-07 16:41:04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 jw-miao ] 的原贴:

作者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的,所以看的人也是云山雾罩;



中国的物价比国外的高,很简单的道理是因为政府的税高; 欧洲,美国地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而且效率,费率,也差不太多,物流费用的因素,是不成立;



流通渠道的问题,我看也是因为税收的问题,之所有有这费那费,还不是因为有政府的税费压力导致?也没见国美,万佳就比美国的BESTBUY,TARGET, Wal-mart利润高多少。何况这些品牌的店,在中国一样有经营;

听说深圳的百姓都到香港去体验人民币升值的成果了?物流费的确不高!
转贴 回复 支持(4) 反对(0)
2010-12-07 16:39:25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重复 [ 1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 [ jlcjlc ] 的原贴:

美国的人均收入是多少?你知不知道中国还有多少人一个月工作在一千美金一下的?



来自北京市 [ cdma6344 ] 的原贴:

扯淡,2000美元每月已经是高消费了。按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可以自己去查,还没
被封锁)面粉0.5美元一磅(未税折扣前价格),2000美元可以买到1814公斤面粉,按人民币来算也要8000块了,我在美国这么久就没听说那个留学
生一个人消费能有2000的,每月1000(09年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合算下来差不多900多)的都算是富二代了。



不说别的,就说面粉,牛肉,猪肉,食用油,汽油等等的含税价格也比北京低多了。

因此说改革开放的十年中百姓没有得到什么成果的分享!
转贴 回复 支持(8) 反对(1)
2010-12-07 16:37:34匿名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


来自日本 [ nq ] 的原贴:

特约撰稿人的文章居然有将近一半篇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

拿来主义能够适用也是可以你,日本产品又有多少不是拿来的呢!至少大家知道很多资源都是拿来的不止一半!
转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查看所有评论 ( 63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67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