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孝文化的缺失比老嫗餓死更令人膽寒
2010/05/13 05:23:09瀏覽347|回應0|推薦0

孝文化的缺失比老嫗餓死更令人膽寒



 


張西流


2010年05月12日17:40  來源:
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打印

網摘 手機點評
E-mail推薦:  












 



  八旬的柴老太住在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辛庄村。去年4月9日,她的孫子去看望她時,發現奶奶僵硬地躺在地上,已經去世。法醫的鑒定結果讓人驚愕,老
人竟然是餓死的。面對這樣的結果,柴老太的4個兒子各執一詞,而幾乎所有村民都認為,“他們都是不孝子,怎麼能把老人活活餓死!”(5月12日《京華時
報》)


  母親節剛過,便在北京通州發生了一位八旬母親餓死在家中的慘劇,令人心寒。在物質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母親竟然
被活活餓死,幾位兒子不僅毫無懺悔、羞愧之心,反而恬不之恥地在法庭上為爭遺產展開唇槍舌戰,如此道德失范的卑劣表演,折射出他們完全丟棄了中華民族的傳
統孝道文化,這更令人膽寒。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在中華民族,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
就已經出現了“孝”字,早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
嘆。而關於敬老、養老的專門史料記載則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孝道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奉養”,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
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長輩吃。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然而,在當今社會,物質基
礎的豐厚與孝道文化的缺失,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人們在追求自身物質享受的同時,卻越來越忽視了對父母物質生活的基本保障。特別是80后之后的年輕一代,在
商品經濟的激烈竟爭之下,過度自私,突出自我,隻求向父母索取,不問感恩﹔隻求繼承父母的財產,不願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八旬母親餓死在家中,就是一個
典型的例証,更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由此,筆者認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孝道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
新的內容。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孝文化,重建與現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孝道文化,對融合代際關系,實現家庭和睦,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發揮賢孝
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隻有子女恪守孝道,肩負起“奉養”之責,才能讓喪失了勞動力的老人活得幸福,死得有尊嚴。

 










(責任編輯:張玉珂)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027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