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他本是狀元,慈禧嫌棄他的姓名將其劃掉,不曾想最后卻推翻了清朝
2024/02/28 14:36:33瀏覽12|回應0|推薦0
他本是狀元,慈禧嫌棄他的姓名將其劃掉,不曾想最后卻推翻了清朝
2024/02/24
ADVERTISEMENT
古代皇帝或者掌權者,能夠自私到什麼程度?

為了他們個人的喜好,就可以斷送普通人一輩子的努力,最為突出的就是將本應該得到功名的人刪掉,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可發生不少。





《知否》中的顧二哥曾高中進士,不料因少年時說過一句大不敬的話,讓皇帝心存芥蒂,因此親手劃掉了他進士的名額。

藝術源自歷史,宋朝的柳永,年輕時流連于青樓名妓之間,盡管日后科考高中,但皇帝卻害怕他有損官家顏面唯有,親手將其劃掉。

柳永一氣之下咒罵皇帝,還寫下詞句來表示自己的憤怒:

「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唐朝的黃巢,起初一心走文舉,卻一直未能如愿,于是去參加武舉。自幼習武,使得他一路過關斬將,成功奪得武狀元。



ADVERTISEMENT
中了武狀元后要覲見皇帝,可皇帝見到以后覺得他長相太丑,親手將其劃掉。

黃巢一氣之下寫了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而且皇帝給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今天要說的這位,也應該是個高中狀元之人,只可惜他的姓名讓當時的執政者慈禧非常反感,因此將其狀元的名字劃掉。

這個人就是譚延闿。

其實這個名字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麼不妥,那麼慈禧為何會反感?

被劃掉名字的譚延闿,之后又有著怎樣的命運?





譚延闿這個人之前的文章介紹過,因為是父親的一位妾室所生,他和母親吃了不少苦。

為此譚延闿自幼就非常努力,希望將來可以出人頭地,讓母親可以抬起頭來做人。

當然了,生活上父親雖然比較苛刻,但父親是進士出身,之后又身居要職,是陜甘總督,因此在教育上父親一視同仁,家中的兄弟姐妹都跟著名師學習,機會均等。

ADVERTISEMENT
譚延闿本來就努力,在名師的指點下,他更是百尺竿頭,在11歲的時候就有了非凡的見解,書法也是一絕,就連帝師翁同龢見了他都夸贊不已,稱之為奇才。

看到孩子們如此爭氣,父親多發尋找,又請來了名師王闿運。

此人是名臣肅順的老師,也是曾國藩的幕僚,是個博學多才,滿腹珠璣之人。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在王師傅的教授之下,譚延闿果然進步神速。



到了成年之后,譚延闿參加科舉,憑借扎實的文學功底,從秀才一路考到了舉人,只差一步就可以光宗耀祖。

果不其然,1902年譚延闿參加會試,在放榜的時候,他居然名列第一,考中了會元,也就是會試第一名。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但凡能考中會元的人,之后的殿試一般都能成為狀元,更何況他的家庭背景很好,為此譚延闿也是信心滿滿。

ADVERTISEMENT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他不僅無緣前三甲,甚至被排到了二等的第35名。

不僅譚延闿本人非常驚訝,就連他的老師王闿運以及翁同龢等人也非常奇怪。





事情已成定局,譚延闿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搞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于是他拜訪了72歲高齡的翁同龢。

翁同龢知道譚延闿的來意,可是支支吾吾不肯直言相告。

不過最后耐不住譚延闿的苦苦相求,加上確實太不公平,翁公還是將實情告訴了譚延闿。

按照譚延闿的家庭背景以及文學成就,狀元本就非他莫屬,名字都報上去給慈禧查閱了。

可慈禧看后卻將他的名字劃掉了,原因很簡單,看到他的姓名就難受,也非常嫌棄。

譚延闿很是不理解,他的姓名有何不妥,讓太后如此厭煩?

ADVERTISEMENT
翁公讓他想一想4年前,是誰被推到了菜市口砍了30多刀才被殺死?

譚延闿脫口而出,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

確實,當時的譚嗣同伙同皇帝搞什麼君主立憲,甚至還想刺殺慈禧,雖然被慈禧察覺并將其誅殺,但一直都是心有余悸。

而好巧不巧的是,譚延闿和譚嗣同排在「湖湘三公子」之列,這讓慈禧太后情何以堪?看到譚延闿這三個字,可不就如鯁在喉一般難受?





可能慈禧做夢都想不到,她輕描淡寫的一筆,不僅失去了一位良臣,更是將其推到了對立面。

弄清了事情原委的譚延闿對大清朝失去了信心,雖然此后他一直在朝為官,可當武昌起義爆發之后,他馬上加入義軍,開始對抗朝廷。

譚延闿有能力,有才學,很快就在義軍中站穩了腳跟,從參議院議長,到湖南都督,之后更是成為了國民政府的主席。

這期間他帶領湖南人民奮起反抗,給大清朝施加了不少壓力,清朝被迫啟用已經停職的袁世凱。

而袁世凱綜合利弊之后,也站到了清朝的對立面,和譚延闿等革命者一起逼迫皇帝退位,至此大清朝滅亡。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8035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