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05 10:20:36瀏覽3754|回應0|推薦0 | |
空中大學 108 學年度上學期 科目:高齡者活動評估與設計 作業次別:第二次作業 面授老師:陳靜怡 班別:ZZZ001 學生成績:80 作業作答僅供參考
一、 何謂團體動力學?團體溝通與互動模式有哪些? 團體動力學: 團體動力指團體成員間互動產生的力量。團體是一個持續變動及發展的體系,團體成員間的互動有一股看不到的力量會強力衝擊每個人級整個團體。這股力量有時催化成員表現,有時抑制成員表現或使成員受到傷害。 團體溝通與互動模式: 團體互動模式有: (1)輻射型:以領導者為主。 (2)圓圈型:採輪流方式。 (3)熱椅子型:領導者與某位成員相互對話,其他成員在旁觀看。 (4)自由漂浮型:成員間自由溝通,每位成員有責任依據大家已進行或尚未進行討論的議題溝通。 善用溝通互動模式可以激勵團隊士氣,提高或控制團體運作效率。良好的溝通互動也可以滿足成員情感及社交需求,使成員間充分分享資訊。 團隊活動帶領者可以透過幾個方面增進團隊的互動及溝通。 互動前,需要讓成員彼此注意到對方即啟動互動的意願。 互重中,讓成員能透過語言及非語言表達,強化溝通的意願。 帶領者要促進成員相互瞭解,並適時的讓成員表達彼此行為的意向及期望,協助成員調整出最適當行為回應對方,以維持雙方親和的關係。
二、 活動方案設計的操作性原則中,請您列出您認為最重要的三項,說明為何會認為該三最重要?又或者可以舉一例說明該三項如何達成? 活動方案設計的操作性原則,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三項及說明如下: 一、活動設計要做好完備的資料收集與活動評估: 或動設計錢必須要作全面性活動評估,包括:高齡參與者、資源及帶領者等。對高齡參與者瞭解越多 ,越能使活動符合其需求。對資源、人力及成本等越清楚,越能有效掌握與運用。志工常是活動的重要支援人力,及早作評估,可以作必要的募集或能力的培訓,也可以及早作物資的籌措及調配。對帶領者能力有所瞭解,越能發揮其優點,或及早彌補不足或安排備用人力。 三、活動目的的訂定必須非常明確,並能滿足高齡者需求: 活動設計最終目的在滿足高齡者需求。因此,在設計之初,對高齡者的需求需要作審慎的評估活動內容、策略及過程均須要落實在滿足高齡者的需求及達到活動的目的。活動需求越有意義及活動目的越明確,才能越有效評量活動的成效。 四、活動內容要循序漸進,前後銜接,且有彈性: 活動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且前後有連貫性及變通性。活動內容可能適合大部分高齡者,對於少數特殊的高齡者可能需要加添些內容或變通一下方式。高齡者活動的變動性大,活動設計一定要能變通。發現活動對高齡者太簡單或他們已經很熟悉,則可以變換或進行快一點。若發現對高齡者太難,就可能要放慢速度,刪減內容。規劃時應一併考慮,可以避免臨場慌亂。 三、 請說明感覺統合三大系統分別為何?各別具有哪些功能。 感覺統合是一種神經生理處理的過程,處理的是人們身體各部位所產生的各種感覺(或各部位接收到的刺激),把這些感覺家裡整理、組織起來,使大腦能清晰的瞭解當前處境,而自然的表現出對應行為或反應,即為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三大系統與各具有功能說明如下: 一、觸覺系統: 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之一。個體利用身體皮膚的細胞接收外界的刺激,如:溫度、濕度、壓力、痛癢、輕重及物體的質感等,使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而能對環境的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在所有感覺當中,觸覺與身體的持續運作有關,且會影響到其他感覺型態的感知,所以觸覺再個體發展具有主導性的地位。觸覺系統也為個體提供瞭有關身體意識、動作計畫、視覺區辨、認知發展、語言、課業學習、情感安全、社交技巧等訊息。 二、前庭覺系統: 對於維持人類的運動和平衡能力是關鍵性的作用。由於人類的運動由旋轉害評儀兩種方式組成,前庭系統也由兩個部分組成:半規管系統,感知旋轉動作;耳石,感知直線加速。前庭系統發送神經信號給控制眼球運動的神經系統,保證我們在移動時也能擁有清晰的視覺;也發送信號給肌肉相關的神經結構,使我們保持直立。 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聯,所以對於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我們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當前庭系統在沒有其他因素刺激下所產生的感覺稱為本體感覺。 三、本體覺系統: 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又稱運動覺或肌肉關節動覺,是指個體意識到運動關節或其位置的感覺。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除非個體特別注意肌肉與關節動作的情形,否則不會感覺其動作或變化。本體覺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意識,促成動作控制與動作計畫能力。本體覺影響個體層面片及身體知覺發展及動作計畫能力、視知覺、情緒及自信心等。 四、 請說明藝術治療的效益為何? 藝術治療(Art Therapy): 利用教材及繪畫、拼貼、雕塑、砂畫等方法與高齡者互動,透過色彩提供豐富之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已培養其專注度。接續已作品分享;設計概念陳述方法,促進高齡者之言語表達及成就感。此項活動適合各項失能情況高齡者,尤其是對失智症患者、憂鬱症患者或自閉症患者之情緒安撫、誘導 、溝通能力之改善,更為重要。 進一步歸納從事藝術活動的效益:
五、 請列出本書所提,高齡者活動設計之未來發展可能有哪些趨勢?是否還有您認為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作者未提到的,請說明。 高齡者活動設計之未來發展: 一、智能、實境裝置、輔助蓬勃發展,引領活動參與更為有趣: 高齡智慧輔助、裝置之發展,除了可以協助高齡者記錄身心理活動情況外,更可以便利高齡者日常生活,及增加自我功能訓練之多樣性需求。各項技術與裝置皆有助於激發高齡者走到戶外之意願。只要符合高齡者切身需求,學習科技技術並不是問題。故而因應高齡化社會,遊戲科技化、休閒及運動活動智能化,是未來智能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特別注意的是高齡者從事休閒或運動活動並不是以單一『效率』為取向,而是能擴增實境技術,兼顧管理、分享、記憶與回憶等功能,以增加過程之『娛樂性』、『可勝任感』、『互動性』,進而維持活動進行之『持續性』。 二、友善社區活動空間的改造(創造),增進高齡者社區互動與活動的機會: 有效將社區閒置空地規劃為花園,並依據環境條件,設計健康步道、生態池、植栽區等,提供社區高齡者植栽活動互動空間,藉由社區植栽設計、植栽更換討論及執行,增加社會高齡者活動與互動的機會,是落實活動在地化、社區化的可行策略之一。又如將社區閒置空間改造為社區健康管理站,高齡者自組健康管理小組,藉由定期檢查與自主管理,增加高齡者活動、互動機會;亦或改造社區閒置空間為圖書室間課後托護空間,工放學後小朋友停留撰寫功課或看書,社區高齡者同樣可以在圖書館中閱讀,協助鄰居孩童撰寫功課等,達到代間互助的功能。皆是增加高齡者每日活動量與走出家門的可行策略。 三、建立志工銀行、時間預托制度(Volunteer Service Hours)、專業指導人力認證等制度,以誘發高齡者投入社會的動機: 如:宜蘭縣政府推動『志工銀行』,當志工在愛心存摺服務時數達一百小時以上十,將來可以辦理提取,換取陪伴就醫、居家環境清潔、居家陪伴等各項服務。又或者建立專業指導人力認證制度等,都可以促成高齡社會參與,互助、互動的目標┬達到活躍老化的目的。 整體而言,人口老化是一個短時間內無可逆的趨勢,個人、家庭、社區、企業組織,乃至地方與中央政府都應積極落實健康促進政策、友善制度、友善環境,乃至於因地制宜的代間共同學習、代間共餐與代間互動中心等,以積極的制度又因,良好的環境資源,促進高齡活動參與。 六、 請說明各類活動方案的統一設計原則為何? 影響活動設計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活動設計其操作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根據理論及對高齡者的認識,高齡者活動設計操作應把握的共同原則如下: 一.每個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都需要完備的設計原則: 做好活動規劃較能關注到高齡者的個別差異需求;較能顧及全面性,把握均衡原則,讓所有高齡者都能參與不同選項及不同程度的活動。 二.活動設計要做好完備的資料收集與活動評估: 活動設計前需要做全面性活動評估,包括:高齡參與者、資源及帶領者等。 對高齡參與者了解越多,越能使活動符合其需求。對資源、人力及成本等越清楚,越能有效掌握與運用。 三.活動目的的訂定必須非常明確,並能滿足高齡者的需求: 活動設計最終目的在滿足高齡者的需求。因此在設計之初,對高齡者的需求需要做審慎的評估。 活動內容、策略及過程均需要落實在滿足高齡者的需求及達到活動的目的。活動需求越有意義及活動目的越明確,才能越有效評量活動的成效。 四.活動設計要善用高齡者的優勢,盡量維持高齡者的獨立自主性: 活動進行的策略要著重維持或增進高齡者尚保有的功能能力。對高齡者衰退或殘障部分應透過輔助器材、環境及措施等盡量克服。設計者千萬不要過分強調高齡者的衰退及殘障,設計活動時預先給予高齡者過多的阻礙或限制。 五.活動設計要盡量激發高齡者潛存能力,滿足高齡者更高層次的需求: 高齡者仍有學習、成長及改變的潛力。每個高齡者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歷程、特質、能力、需求,活動設計者要尊重高齡者的個別差異,設想什麼活動項目、怎樣進行的方式、或過程如何變通能開啟高齡者個別潛力,激發其獨特的能力或創意,達到自我實現,朝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邁進。 六.活動的參與仍能讓高齡者保持原有生活的平衡: 活動設計要延續高齡者興趣喜好、經驗、特質、能力,才能提高其參與的動機意願。同時,延續高齡者過去的生活經驗及角色,可減少活動對高齡者造成過強刺激或變動,影響其常態的生活。 七.安全是高齡者活動設計的首要考量: 活動進行前對資源、人力、物材、設備的配置及調度需要有通盤詳盡的規劃,甚至做事前演練,務必使活動能安全進行。活動進行中,要掌握各階段步驟的細節運行,人力分配與銜接、流程的動線與配置,務求活動能安全完成。 八.活動內容要循序漸進,前後銜接,且有彈性: 活動內容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且前後有連貫性及變通性。活動內容可能適合大部分高齡者,對於少數特殊的高齡者可能需要加添些內容或變通一下方式。高齡者活動的變動性大,活動設計一定要能變通。 九.設計的活動對高齡者要能常保鮮,又要能有效益: 活動需要有變化,才不會厭膩,常保新鮮好奇,高齡者才能持續參與的動機。然而,有些活動必須要重複,才能讓高齡者熟悉,養成習慣或能力。兩者間如何拿捏是活動設計的一項考驗。 七、 請說明團體活動的記錄內容應包含哪些? 團體活動紀錄: 一、第一次團體活動:
這是第一次團體的聚會,大部分參與者皆為社區老人服務中心的長輩,彼此互動良好。團體活動一開始自我介紹時,氣氛和皆,大家都能夠專注凝聽彼此的分享。成員在團體過程中,經由領導者的引導 ,也能學習如何專注凝聽、尊重他人,並注意彼此的臉部表情及行為,適時給予回饋。
團體活動一開始呈現領導者與成員間的單向或雙向溝通。開始的動力顯得較為平靜,發言情況較少。隨著領導者做進一步團體主題討論,成員間即形成傘狀式的溝通型態。因領導者適時的引導,才不至於使團體呈現失控狀態。對議題的熱烈反應,也讓大部分成員很快速投入於團體過程中,增強成員間的凝聚力及信任感。
(1) 第一次團體活動,成員間都有專心凝聽其他成員的分享。帶領者需要注意讓發言較少的成員,有事時的發言機會,讓這些成員能更融入團體中。 (2) 成員因生活經驗豐富、自我意識較強,容易忽略其他成員發言之權利。領導者於過程中,也是實打斷私底下討論的成員,希望成員可以學習在團體中的彼此尊重。 二、第二次到第六次團體活動詳細記錄(略): 六次活動都要有團體活動紀錄。團體活動紀錄包括三部分:團體氣氛、團體動力及特殊情況。『團體氣氛』與『團體動力』有差異。團體動力主要解釋團體成員間的互動結構及團體對參與成員之影響所呈現的現象或行為。團體氣氛是探討團體氛圍對團體成員或過程的影響。 團體氣氛、團體動力和特殊情況的紀錄特別要注意下列幾點:
若活動成員組成較為單一,不論參與者是否曾參加過類似團體,帶領者對於團體情況較能掌握,也較易帶動團隊氣氛與動力。就此次的活動紀錄與檢討便可著重於: (1) 團體氣氛隊與新成員(指較少表現,或未曾/鮮少參與過類似團體的成員)的影響。 (2) 團體結構對於不同成員的影響。 (3) 新成員與表現較活絡的次團體成員間所呈現的現象或行為。
例如:成員跌倒、受傷、缺氧等不適狀況。心靈成長團體,生理損傷的可能性較低,但情緒或心理的傷害則可能出現。因此,此案例的紀錄可以增加團體討論內容對於個別成員的影響,及個別成員的反應狀況。 八、 請說明活動方案設計中,活動目的與目標的差異。 活動的目的(Goal)與目標(Objective): 目的要很明確,目標要很具體。活動目標導引整個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讓參與活動的高齡者瞭解活動目的是很重要的。若可能,再評估或設計之初就可與高齡者共同商議。活動目標因人、是、時、地及物的變動而需要調整,調整時也須讓高齡者知道及取得他們的認同。瞭解高齡者期望及需求,彼此有共識,才能訂定最適切的活動目的與目標。活動目標的訂定需要明確具體才能作為彼此檢討及評核的指標。 高齡社會需要對高齡者有多一點的同理及文化認同。高齡者本身也應該有更多的付出與感謝,才能共同創造友善的文化價值、環境制度與生活品質。世界各國對於高齡者社會致力的項目與策略略有差異,但核心目標都是希望創造高齡者積極、健康的生活品質與社會價值。 九、 心肺復甦術的實施步驟、流程為何? 心肺復甦術是當呼吸中止及心跳停頓時,合併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進行急救的過程。美國心臟醫學會再2010年公布新版的心肺復甦術,其流程為『叫-叫C-A-B-D』。
十、 如何在活動開始之前,評量參加活動高齡者之能力? 活動設計前須做完備的評估,包括:對參與者、活動進行的相關資源及對活動帶領者的認識與分析。瞭解高齡者的功能、能力、需求等,才能將高齡者適切的分組,選擇適合主題、方式、目標等,完成適切的活動計畫,決定後續評核的方法及準則。 參與活動的高齡者其功能及能力評量: 參與活動的高齡者活動力、認知功能、感覺功能、身體功能等如何?有無特殊需要安排或配合的狀況?許多工具有助於功能能力評估。 活動力通常用日常生活活動(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量表評估。 認知功能通常用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lzheimer Disease-8 Scale, AD-8)、 臨床失智症檢測(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 簡易心智狀態問卷(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SPMSQ)、 簡易心智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等工具檢測。 感覺功能及身體功能等透過台灣老年憂鬱量表(Taiwan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TGDS)及身體評估等可以研判。 此外,可以蒐集高齡者有無那些疾病及習慣、有無慣用的輔助器材、有無其他人陪同、如何達到活動會場的、個性及人際關係、在乎些什麼、有無信仰、經濟狀況等。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