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綠營不斷質疑,出現烏龍指控。台灣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馬英九應多講“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儘速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撤除非經濟因素之障礙,才能順利化解長期經濟停滯問題,調整經濟結構,為台灣找到出口。
林金源,美國南加大經濟學博士,長期專研經濟發展、所得分配以及中國政治經濟史,熟知兩岸政經環境遷變與發展。
林金源表示,兩岸的政治與經貿其實是不能切割的,台灣現在經濟起不來,投資負成長,企業廠商的機具設備很久沒汰舊換新,主要原因在於非經濟因素嚴重影響經濟;非經濟因素與兩岸的互動有關;必需先撤除非經濟因素之障礙,才能順利化解長期經濟停滯問題,調整經濟結構,為台灣找到出口。
他指出,企業家投資、設廠、買機器都是看20、30年,如果一天到晚吵來吵去,企業家覺得不穩定,就會到中國大陸或其他地方投資設廠;如果要發展台灣的經濟、增加投資,穩定民心,最好當然是簽兩岸和平協議,但馬英九一定會敷衍,認為一沒急迫性、二是民眾反對,可是台灣的經濟遲滯已經很久了,以前是亞洲四小龍頭,現在卻是落後於韓國,所以當然急迫,馬是在掩耳盜鈴,淡化問題。
他說,韓國總統朴槿惠的大陸訪問團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朴槿惠用中文演說,可見她有多大的企圖心想與中國往來、打入中國的市場,那是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她以積極的態度去中國,台灣還在猶抱琵琶半遮面,所以看了很著急,台灣這麼綁手綁腳的。
他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只是兩岸ECFA大架構下的一塊,而且狀況與ECFA相同,會吵並不意外,吵一吵就會定下來;服貿協議一定有些部門會得到好處,有些部門會受傷害,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因為這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政府要做好對受傷害的產業的補救措施。兩岸的國情、社會結構、市場規模都不同,大陸開放給台灣的幅度確實比台灣給大陸的更大、更多,當然應該支持;反過來說,如果是與新加坡、美國簽服務貿易協議,台灣不但不會反對,還放鞭炮認為是好事。
林金源表示,國民黨有行政權,在“立法院”席次過半,根本是完全執政,但國民黨已經沒有靈魂,沒有中心思想與遠大目標,所以沒去捍衛價值,只要綠營一喊就跟著回頭一起喊,一起搞本土愛台灣,但這怎麼可能比得過綠營?兩岸間交往的種種,第一印象對民眾最有影響力,如果第一印象就是一堆錯誤、負面資訊,要再改變民眾的印象就不好改了。
他指出,以前台灣經濟起飛有大方向、大戰略,當時美國支持台灣成長。大陸經濟仍在摸索,兩岸各自發展,沒有干擾;現在大陸崛起後引發磁吸效應,美國國力也在衰退,不能像以前一樣支持台灣,可是台灣有很多政治、歷史上的因素,要不要靠近中國猶豫不決,政治想遠離中國,經濟卻離不開中國,兩者互 相拉扯就出現分裂,一般民眾只能感覺到氛圍是台灣沒有方向感,茫茫然不確定,當然影響投資、整個經濟佈局。
他說,兩岸講維持現狀其實是迷思,台灣只有兩條路,不是統就是獨,兩岸的政治、經濟、國際地位此消彼長,現狀從沒維持過,現在說永遠保持現狀就是獨立,中共會同意嗎?現在是中美較勁,若日後中國國力夠強,讓美國不敢再支持台灣,台灣就非回歸不可,但很多台灣人看不清這一點。
林金源表示,兩岸會有分離意識,是因為有很多錯誤的歷史恩怨沒解,要讓台灣願意統,歷史的恩怨要講清楚,國民黨過去不對的作為,要誠心認錯、道歉,才有辦法提出向前邁進的主張,要多講做中國人的驕傲,馬英九應多講“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因為做台灣人與做中國人並不牴觸。
台灣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 【轉載自 中評網】
音樂編選:reaizuguo*
- 兩岸同唱《我是中國人》。
- 第一首是由大陸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與名作詞家石飛創作於1999年,原曲名《有人曾問我》由范琳琳和楊洪基原唱。這裡播放同為大陸國家一級演員的實力派歌后何靜及原唱者之一老牌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聯合演唱。此曲曲風恢弘磅礴,樂觀進取,宣示了中華民族在復興的進程中。 2007年,這首歌作為30首經典曲目之一,曾登上中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
- 第二、三首是同名曲,八十年代劉家昌創作詞曲於台灣,分別由鳳飛飛和大陸的解小東詮釋。鳳飛飛哀婉深沉的唱腔多少表達了八十年代初期台灣內部的氛圍和當時國民黨的情境;解小東的詮釋就顯得悲壯、沉穩而豁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鬆散的新版版面,功能的缺失、不便、bugs令人感冒!
呼籲udn在原版的基礎上,去蕪存菁,再加入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