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G 弦之歌》/巴赫
典雅、婉約而安詳的《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the G String》,又被稱為《G弦之歌》出自
德國音樂家巴赫(J.S.Bach 1685-1750)的《管弦樂3號組曲D小調》BWV1068,第2樂章Air
由大師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指揮世界級的柏林愛樂 演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摘選讀】
手不釋卷,終生無倦
毛澤東去世前幾小時竟反覆十一次做這件事 ~讀書
(其來有自;在延安時,他曾說過:如果再過10年我就死了,那麼我就一定要學習9年零359天)
在中外歷史上,像毛澤東那樣酷愛讀書,
並且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非常罕見。
毛澤東的學用之道,大體即在這讀-得-用-巧之間。
毛澤東在波瀾壯闊的改造社會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政治風雲中度過了一生,
也在廣博無垠的書海裡遊弋了一生。
未知的東西,對他總有一種極強的吸引力。
他試圖以有涯之生,盡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識空間。
對普通讀者而言,讀書屬於一種興趣和達到自己追求的途徑選擇;
對學問家來說,讀書是一種職業習慣;
對毛澤東來說,讀書是一種精神存在和思想昇華的必要方式,
是一種生活常態,是一種歷史責任。
在閱讀中,同古今中外的人、事、理進行"對話和交流",
他覺得是很愉快的體驗,能夠實現求知的心理期待,
得到智慧愉悅和審美滿足,然後是如魚得水,運用自如。
於是,毛澤東一生在書山路上摘取和創造的風景,
也就格外有趣、有味,其道行、其意境,頗堪玩味。
取材自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 2018.9.9
這裡摘自回應欄裡的【延伸閱讀:陈晋:向毛主席学习如何读书】:
毛澤東的讀書理念:讀書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
毛澤東讀書有三個特點:
一,讀書廣博而偏深。二,活到老,讀到老。三,真讀實學,不是做樣子。
毛澤東讀書,是發自內心的對知識、對真理的一種渴望。
有這種渴望,才可能用心用腦去真讀、真學、真思考。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建议在旧版阅读本格文章 眼底六州風雨,筆下有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