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31 20:43:00瀏覽174|回應0|推薦0 | |
班有元氣小子 一定「藥」治療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高淑芬調查發現,國內國小、國中學生,每班約有兩名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研究顯示,藥物合併行為治療對這些病童的症狀改善較有效。 高淑芬今年在台北市、桃園縣、嘉義縣、台南縣等四地調查三千六百名小學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學生,國小由父母、老師填寫問卷,國中由父母、老師與學生填寫問卷,結果發現,約百分之七的學生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換算每個班級約兩名學生可能有此問題。 高淑芬九十四年在台北市兩所國中,針對一千零七十名學生的研究也顯示,經過醫師診斷確認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學生,約百分之七點五。 高淑芬表示,注意不足過動症的小孩會有注意力不足、衝動或過動等症狀,這些症狀會在小孩七歲前出現,且會在各種場合出現,不只是上學或在家才有,症狀也會持續六個月以上,且跟孩子的心情好壞沒有關係。 高淑芬指出,許多父母在帶小孩就醫前,通常已嘗試耐心陪小孩、請家教、處罰、責罵等管教方式,但都無法解決小孩注意力不足、衝動或過動的問題。 高淑芬表示,此病是患者大腦皮質功能異常所致,至今尚未找到確切的病因或致病基因,孕婦如果暴露於菸、酒、部分藥物,或有鉛中毒、胎兒早產、缺氧或頭部外傷等因素,生出的孩子較容易有此病。 高淑芬表示,此病是生理上的疾病,須以藥物治療為基礎,配合行為治療與管教,目前有兩種藥物,效果都很好,但合併有妥瑞症、焦慮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需由醫師判別用藥。 【2007/03/31 聯合報】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