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有源頭活水來
2006/06/30 19:22:12瀏覽728|回應0|推薦5

為有源頭活水來:昱婷參選十七全中常委的真情告白

首先感謝本黨眾多先進同志對於昱婷的支持與厚愛,昱婷連任三屆立法委員,同時更在各位的疼惜之下當選本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隆情厚誼,沒齒難忘。沒有您們的鼓勵與扶持,昱婷即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無法繼續成長學習,為黨國社稷打拚。

過去這一年,對於台灣、對於本黨,都是前所未有的經歷與挑戰。六月二十七日,本黨領銜提出台灣行憲以來第一次的總統罷免案。令人遺憾且痛心的是,為了反罷免,六年來執政無能、貪污腐敗的民進黨,再度祭出「本土政權不能倒!」、「捍衛本土政權」等動員基調,壓縮所有理性揭弊空間,聽任「刺馬」、「不惜流血」的聲浪激化鼓動,進行其最為擅長的基本教義式的民粹操弄。結果在「票不同意,一一九票贊成,十四票廢票」;還差二十九票「同意」的現實下,總統罷免案不幸地於國會闖關失敗,成為台灣民主恥辱的一天!

六年以來,台灣陷入了「祇問立場,不論是非」的氣氛之中。每每讓弊案叢生的陳水扁和民進黨,祭出族群動員的王牌,打出「捍衛本土政權」口號,號召基本教義選民的動員熱忱,在一次次藍綠對決的激情中,成功地將貪腐問題,轉化成「政權保衛戰」,扭轉為「本土」與「外來政權」的生死存亡之戰。

昱婷深自體認,一個政黨的存續興衰,在於政黨本身掌握人心的熱誠與能量,絕不是建立在他人的失敗之上。本黨做為台灣第一大黨,面對腐敗執政六年的民進黨即將垮台之際,如何在「堅持政黨主體性」及「兼顧台灣整體利益」間,尋求適當平衡點,也是本黨當前面對的嚴肅課題。對於多數民眾而言,大家關切的是台灣的下一步,而不是哪個黨有沒有明天,這個品評的標準適用於所有政黨,對於本黨更是任重而道遠。

昱婷主張,國民黨是民主政黨,更是泛藍領袖,唯有超越藍綠格局,堅定「溫和理性中道」路線,才不會陷入民進黨「政爭、奪權」的民粹邏輯裡;因為政治激情不應壓倒理性中道,社會公義價值更不應被漠視。國民黨的中道路線要可長可久,絕對不僅在鞏固凝聚政黨主體意識,更在於提出「民主、改革、清廉、進步、繁榮」的願景。中道路線必須擁有象徵與實質的雙重意涵,具有正當性的訴求,並提供人民更好的生活願景與承諾,方可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與支持。換言之,國民黨的中道路線,要讓台灣人民相信,本黨不只是維護台灣主權獨立,更在於建構一個繁榮與公義的國度,讓人民生活在幸福、自由與民主的體制之中,使二千三百萬人民形成一個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如此,本黨未來才有能力向台灣人民證明,我們可以化解內部的族群與省籍矛盾,台灣社會才能脫出藍綠惡鬥的困局,展現無窮的生命力。

馬主席近年來積極為本黨的「聯結台灣」建構理論基礎,用心良苦,認為只有能夠堅持「民主深化」與「清廉行政」等台灣價值的政府,才是台灣人民心所寄託的「本土政權」。爰此,面對未來,本黨唯有堅定「溫和理性中道」路線,堅持「本土、清廉、能力、重視民生經濟及捍衛台灣主體性」,本黨才能贏得中間選民的認可。

二○○八,將是選民對於本黨重新執政「信任投票」的關鍵時刻,未來兩年的難關將會更多、更嚴竣。我們必須重新喚起廣大民眾、中產階級、工農階級及青年學生,對於本黨的期待、信任與熱情,攏聚民心與引領「中道力量」。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昱婷深感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感。值此本黨中央常務委員改選之際,昱婷希望亦承諾,以「重民意、講道理、明是非、求共識」,作為中常會決策模式的革新,為本黨中央注入一汩清流。湯銘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昱婷最敬愛的黨員同志們,我們沒有理由停留,沒有理由休憩,沒有理由自傲。求新、求變、求發展、求進步,應是我們永恆的信念。向著未來重新出發,每一個明天,都將是我們全新的挑戰。

懇盼諸位同志先進支持昱婷參選本黨中央常務委員,昱婷願竭精獻誠、無私奉獻,本於對黨之忠誠與使命感,全力配合黨所交付之各項任務,為本黨貢獻一己棉薄之力,協助本黨贏回二○○八。

是的,我們接受挑戰。我們期待明天!

讓我們一起為黨內的良知背起十字架!

讓我們與馬主席一起堅定地站在台灣人民、追求公義與清廉的這邊!

謹此,順頌

綏祺

志末 王昱婷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三十日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ing1003&aid=33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