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思晨語12月播出 十地行六愛七漏 七使凡小八倒 八垢八苦
2006/12/18 08:48:40瀏覽1013|回應0|推薦1

靜思晨語12月1日播出    十地行(九) 善慧地
十地行 歡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道者路也 差毫釐即失千里
分寸之間若有偏差
就無法走向正道
選擇正確的方向走
分寸不差 才能引導他人

十地行之九「善慧地」
謂既得真如之體
即發妙用 凡所照了 悉是真如

若能發揮妙用 精進如一
分辨是與非 才能學習佛陀無礙的智慧

菩薩以無量智 觀察眾生境界
皆如實知 得無礙智慧
遍說諸法 普令獲益 

靜思晨語12月04日播出   十地行(十) 法雲地

佛心不動廣無邊際
菩薩心慈雲流動 普陰眾生

十地行之十「法雲地」
謂菩薩至此第十地 修行功滿
唯務化利眾生 大慈如雲 普能陰覆
雖施作利潤 而本寂不動

所謂修行 修是修心養性 行是端正行為
內能自謙外能禮讓 內外功德圓滿
就是「修行功滿」

菩薩以無量智慧 觀察覺了
三昧現前 得大法故

以法身為雲 普周一切眾生 具足自在
即斷諸法中不得自在障 證業自在真如
是名法雲地斷障證真
 
靜思晨語12月06日播出   百慮無節六根競誘

六行之六「等覺行」佛之異稱
等者平等覺者覺悟
諸佛覺悟平等一如

覺行圓滿要靠自覺
覺他自己修行向前開路
路通了就是自覺
而願意讓路給後面的人走
就是覺他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智德不可思議 稱為妙覺
為佛果的無上正覺
證得此覺的人被稱為佛

名利牽乎欲 巧知喪乎真
愛惡攻其性情因緣著其染習
內則百慮無節外則六根競誘

六根: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塵: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天理滅而莫知
道源滅而莫返
淪溺苦海劫盡
返初唯至人了萬物之宗
故能開導群疑濟拔眾生迷津
證得此覺 稱為妙覺
 
靜思晨語12月07日播出   誠者自成道自導

誠者自成而道自導也
夫誠己於內則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誠物於外則不言而應
不為而成
其內者證法之身其外者大悲之

要常常問自己
我對人有誠意嗎
我禮佛有誠意嗎
我祈禱有誠意嗎
只要內心真正有誠意
自然諸佛菩薩會不斷現前

誠物於外 則不言而應
不力而成佛之

六行:十信行 十住行 十行行
   十回向行 十地行  等覺行

外道之六行
餓外道 淵外道 赴火外道
自坐外道 寂默外道 牛狗外道

夫大乘者受持第一清淨律儀
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
第一堅固慚愧深見
深畏後世苦果遠離所有一切惡法

深見深畏後世苦果
遠離所有一切惡法
 
靜思晨語12月08日播出   六愛

常樂修行一切善法
慈悲常遍一切有情
恆普為作利益安樂
救濟度脫一切有情
所有厄難生死
眾苦不顧自身所有安樂

人生無常國土危脆
我們要不斷培養慈悲心
憐憫天下一切眾生
身體力行去做救

學佛首在知了苦
諦若不知世間苦難
自己不斷造罪受苦
在苦中還迷茫作樂
就會無明一生製造很多是非

或因六愛 造一切罪
或因六疑 造一切罪
隨順貪欲 是謂之愛
分別執著 是謂之見

六愛又名六觸
即眼耳鼻舌身
五根對色聲香味觸
五塵貪愛染著為愛

佛心不動廣無邊際
菩薩心慈雲流動 普陰眾生
  
靜思晨語12月11日播出   學佛學得認清愛

煩惱從何而來?苦從何而來?
來自染著的愛心
纏縛於無明黑暗
所以苦不堪言
學佛就要學得認清愛

污染執著的愛
易產生對立紛爭
清淨無染的愛
能救人離苦得樂

小愛多煩惱
因緣會合時愛
因緣散離時孤單
應將小愛化為大愛
行在菩薩道上

隨順貪欲 是謂之愛
分別執著 是謂之見
我們若能打開執著愛見
生命就能發揮價值
    
靜思晨語12月12日播出   隨順貪欲分別執著

愛用得不適當
就會使慧命夭折
愛用得適當

愛見:隨順貪欲
是謂之愛分別執著 是謂之見

意根對於法塵非理籌度

非理籌度起諸邪見
如計斷計常執有執無等為見

動天堂易因享受而迷
心地獄過於痛苦無行可修
唯有人間適合修行
    
靜思晨語12月13日播出   對境修心

生活中六根對六塵
緣著六塵境而起分別心
煩惱就會隨境叢生

修行就是要把握機會
對境修心藉事練心

起諸憎愛 愛不能忘
到生取著 乃成業也《法句譬喻經》

人有四事不可恃怙
一者少壯會當歸老
二者強健會當歸死
三者六親聚歡娛樂會當別離
四者財寶積聚要當

老則色衰
所病自壞形敗腐朽
命終其然

是身何用 恆漏臭處為病所困
有老死患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不見聞變

生命無常至親無可恃
觀身如化命不久停
 
靜思晨語12月14日播出   心靈的迷

六疑:疑者是根本惡
猶豫為性 起於不信之業


謂六根對於六塵
於善惡二法
明了決定可不需疑

六根: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塵: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唯於俱非境上無擇法
智遂起猶豫之性

既然選擇佛法
進入佛門就要信佛所說
學佛所行一心一志
沒有疑惑所信的是正法

信仰不是「信有所求」
而是「信得我要如何做」
境界來時要甘願接受
接受之後
要用感恩心歡喜心去對待
如此就算過去有業
也能在坎坷中消業

疑結謂迷心背理
而於正法猶豫不決
不能深信
 
靜思晨語12月15日播出   迷心背理

迷心背理於正法
猶豫不決不能深信
是名疑結


於世間法尚懷疑惑於出世法
其疑尤甚或以妄亂真
以邪亂正顛倒是非

或因六根造一切罪
或因六識造一切罪
或因六想造一切罪
或因六受造一切罪
或因六行造一切罪
或因六愛造一切罪
或因六疑造一切罪

六粗:眾生緣現相之境界
而生起的六種迷相
即智相、相續相、執取相
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繫苦相

如是等煩惱無量無邊
惱亂六道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今日慚愧
發露皆悉懺悔
 
靜思晨語12月18日播出   七漏

或因七漏 造一切罪
七漏:見漏 修漏 
   根漏 惡漏 
   親近漏 受漏 念漏

一切煩惱有流注
漏泄之意
故名為漏

人人都有與佛平等的智慧
智慧不斷被煩惱蒙蓋
得到的知識也不斷流失
就稱為「漏」

七漏之一「見漏」
指種種邪見
乃見道所斷

七漏之二「修漏」
指貪瞋癡等
乃修道所斷

七漏之三「根漏」
指依眼耳鼻舌等根
而生的煩惱
乃約諸根門
為能生諸煩惱之外緣而立

七漏之四「惡漏」
由一切惡象、惡王
惡知識、惡國等
惡事惡法而生的煩惱

七漏之五「親近漏」
指由親近衣服、飲食
房舍、醫藥等四事
而生的煩惱

七漏之六「受漏」
指苦樂捨等三受
此三受能生貪瞋癡
故名為受漏

七漏之七「念漏」
指邪念
邪念能生煩惱
故名念漏
  
靜思晨語12月19日播出   七使

一念無明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微細的無明
會產生強大的煩惱
破壞我們與佛同等的
心地風光

或因七使 造一切罪

七使:
欲愛使 恚使 有愛使 慢使
無明使 見使 疑使

七使之一「欲愛使」
即貪欲
為貪驅使分毫不有自主
以下六法皆然

當貪念與境界會合
再怎麼考慮
還是一樣發作
還是同樣越界
這就是我們的習性驅使
由不得自己

七使之二「恚使」
瞋恚也

有人常說我的心不錯
只是脾氣壞一點
其實心好人家看不到
人要做好才感受得到

修行就是在修
已經迷失的路
要如何回來
回到正確的道路
回歸真如本性的道路

七使之三「有愛使」
耽著也
於境取著 不捨之意

七使之四「慢使」
慢 煩惱也
為著我貢高
自誇自大之勢

七使之五「無明使」
癡惑也
此為諸惡之根
以不了為性

七使之六「見使」
即邪見也
不信罪福 輕欺三寶

七使之七「疑使」
疑四諦之理也
 
靜思晨語12月20日播出   凡小八倒

凡小八倒:
謂凡夫、小乘之人
所起顛倒之見解也


凡夫四倒:
非常計常 非樂計樂
非我計我 不淨計淨

小乘者四倒:
常計無常 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 淨計不淨

四念處: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學佛要了解真理
才不會因身體的感受
令我們的心起無明
於法生顛倒

明白觀身不淨的道理
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
因為身是載道器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修行
  
靜思晨語12月21日播出   凡小八倒

凡夫四倒:
非常計常 非樂計樂
非我計我 不淨計淨

小乘者四倒:
常計無常 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 淨計不淨

凡夫執著於有
妄想在無常的法中計常
在苦難的世間中作樂
因我執起計較紛爭
不淨而計淨
所以容易顛倒

小乘者計著於空
常就說無常
無法體會法喜常樂
不明白大我執著小我
清淨妙法認為不淨
所以容易偏差

凡夫四倒之一:
非常計常

凡夫四倒之二:
非樂計樂

凡夫四倒之三:
非我計我

凡夫四倒之四:
不淨計淨
      
靜思晨語12月22日播出   凡小八倒(三)

凡夫四倒:
非常計常 非樂計樂
非我計我 不淨計淨

凡夫五不淨:
種子不淨 住處不淨
自體不淨 外相不淨
究竟不淨

小乘者四倒:
常計無常 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 淨計不淨
    
靜思晨語12月25日播出   凡小八倒(四)

凡夫四倒:
非常計常 非樂計樂
非我計我 不淨計淨


小乘者四倒:
常計無常 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 淨計不淨

只要心不受污染
發揮那分智慧的光明
就能得到快樂
心靈永恆自在的快樂

從境界上看人事物是
無常、不樂、無我、不淨
但用心體會道理後
就能明白其實是
有常、有樂、有我、有淨

(凡小八倒之八)
小乘者四倒之四:
淨計不淨

學佛不是學常識
而是要學智慧
只是聽法但道理不通
無明一起
就會覆蓋清淨的道理
 
靜思晨語12月26日播出   八垢

或因八垢 造一切罪

八垢:
不敬佛 不敬法
不敬僧 不孝父母
不敬師長 不濟貧窮
不看病人 不憐畜生苦

從小父母疼惜栽培
長大了就應該要回報
違逆不孝就是心受垢染
所以不順情理

心中有垢穢
不肯尊敬師長
就無法認真受教
學不入心將難有所成

心中充滿貪欲
欠缺愛
就不會去救濟貧窮
若能把心中的污垢去除
發心幫助欠缺者
才是真正的道

敬田:尊重佛法僧三寶
恩田:孝順父母、敬重師長
悲田:看顧病人、救濟貧困
憐憫眾生
 
靜思晨語12月27日播出   八苦(一)

八苦: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

老苦有兩種
一增長:
謂少至壯 從壯至衰
氣力羸弱 動止不寧

二滅壞:
謂盛去衰來 精神耗減
其命日促 漸至朽壞

八苦之四「死苦」
壽盡: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外緣:謂遇惡緣
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靜思晨語12月28日播出   八苦(二)

八苦: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

學佛不只學在這一生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做者是
所以生死中間這段
我們要很注意

病苦之身病
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
地大不調:舉身沉重
水大不調:舉身胖腫
火大不調:舉身蒸熱
風大不調:舉身倔強

病苦之心病
謂心懷苦惱 憂切悲哀

修養是多生以來
過去生帶到現在生
今生我們再修養得更好
努力增長智慧
來生做人人生命中的貴人
這樣就叫做修行
 
12月29日播出   八苦(三)
八苦之四「死苦」
壽盡: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外緣:謂遇惡緣
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念佛是要讓心穩定
但光是口頭上念沒有用
要念念不離心
以佛心為己心
這叫做念佛心

只是聽聞佛法
嘴巴上說佛法
不去做都是沒有用的
道理如果沒有入心
面對生死無法輕安自在

身體的病苦
心靈不捨、恐懼的苦
外境現前的苦
這種在生死之間拉扯的苦
就叫做死苦

把握時間好好修行
把握生命讓佛法入心
人格修成再加上菩薩願深
自然能夠輕安自在
了脫死苦

 

大愛一台網路電視直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6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