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典故事】佛看病比丘
2015/10/30 19:41:32瀏覽24|回應0|推薦0

【佛典故事】佛看病比丘 

佛陀降生於古印度,
成道後,四處遊化,闡揚著人生的真理,
廣說佛法之要,教化了無數的弟子。
他就像是慈父,也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這一天,佛陀親自巡視著弟子的房間,
看見一位比丘躺在床上。
於是問道:「你的身體是否安好、心中是否有煩惱?」
這位比丘很想向世尊恭敬地禮拜,於是努力地想撐起身子,

但是因為疲憊不堪,所以根本無法起身。
世尊見狀,慈憫地來到比丘身旁慰問:
「你怎麼病得這麼重,卻無人照顧呢?」
比丘說:
「出家至今,我生性懶散,看見病人也不曾細心照料、關懷他人,所以自己生病了,也就沒有人願意前來關心,我真是感到慚愧啊!」

佛陀聽完後,
便親自清理比丘的排泄穢物,
把比丘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
這時帝釋天看到佛陀的慈心,也前來用水洗浴比丘的身體,
而佛也以手輕輕地撫摸比丘。
頓時,比丘身心安穩、全身舒暢,一切苦痛頓時化為清涼。
佛陀這時對比丘說:
「您出家至今甚為放逸,不知勤求出離生死、解脫煩惱,所以才會身染疾苦,希望你從今天起,要精進用功。」
當比丘聽完後,便至誠向佛陀頂禮懺悔地說:
「佛啊!承蒙您的探望與庇佑,如果不是佛光普耀、慈悲攝受,恐怕弟子早已身亡,輪迴六道了。弟子從今日起,一定會發大心,上求佛道、普度群迷。」
比丘因為知道真心懺悔並且精勤辦道,
後來即得證阿羅漢果。 

改寫自《法句譬喻經》刀仗品第十八 

省思


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在繁忙緊湊的生活步調中,
我們總是冷漠多於關懷,批評多於讚美,

因此何妨駐足片刻,關心一下周遭的人,

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小孩
如果不先放下怎能結善緣?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所產生的性格自然不同,相對地每個人所執著也會不同。雖然,我們凡夫俗子都是在貪、瞋、癡、慢、疑、五欲中遊盪。因性格差異上,產生的執著分別深淺不同,而導致的果報也不同,本篇文章,予我很大的警勵作用,也讓我自省一個晚上。服務業工作,人與人相互的溝通是很重要的課題,面對來自不同的族群,所生的問題在自己人生歷練上都是成長磨練。如果,我們不能先放下自我的意識主觀, 怎能心平氣和、充滿笑容,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用心為對方做事,結下善緣呢?

【中台世界】佛典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34548398